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崆峒山与道教养生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为全力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旅游品牌,平凉市围绕“理念养生”、“美食养生”、“国医养生”、“运动养生”、“温泉养生”、“避暑养生”,构建起与“天下养生第一地”相适应的养生产业体系,成为西北地区投资热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这个大背景下,北京著名的孔伯华医馆首席中医专家武国忠和平凉振中堂中医医院院长、知名中医大夫左中丕共同主编的《道家养生》一书,近期由中国书店出版发行。该书对于崆峒山与道教渊源及养生地一说提供了理论支撑,成为具有说服力的佐证。为此,记者对左中丕院长进行了访谈。
    著书立说弘扬养生文化
    记者:据我了解,多年来,您在临床行医之余,坚持对中医学理论和疑难杂症进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独有建树,成功地研制出了“左氏安震丹”等一系列治疗乙肝的理想药物并获奖,近年又与吴烨合著了《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养生保健知识荟萃》、《养生之道》等多部书籍。能谈谈您编选《道家养生》这套书的动因吗?
    左中丕:这次出版的《道家养生》,是我在编选养生书籍过程中积累的内容,说起来也近十年之久,虽说数十年来手头积累了不少资料,但为准确无误,我多次去陕西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查阅、复印了大量资料,阅过的典籍达百余万字。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化后,对于养生学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他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然而,这些历代相传的珍贵宝藏,因时间环境的变化逐渐地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疏远了,变得陌生了,让后世学子不知从何处入手,即便存有的典籍也被束之高阁。
    鉴于此,我们将历代道家关于健康长寿的经典论著汇集成册,供大家学习一些养生方法,达到《黄帝内经》所云:度百岁乃去的境界。这套书为线装书,分上下两册,选取了上自南朝陶弘景真人的著作,下至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养生家陈撄宁的文章,时间跨度久远。
    明代就有“养生学始于广成子”之说
    记者:崆峒山是道源圣地。在《道家养生》这套书中,我注意到,有两位文论的作者和崆峒山有过交集,如孙思邈、张三丰。
    左中丕:是的,这更能说明崆峒山与道教养生渊源很深,除了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后来还有不少道家在此修行炼丹,其中就有孙思邈和张三丰。崆峒山的药王洞内就供奉着孙思邈、华佗、扁鹊三位神医。
    《道家养生》上册第二篇收录有孙思邈(道界称孙真人)的关于养生的文章,如有《孙真人养生铭》《孙真人保生铭》:“怒盛偏伤气,思多太损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萦。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著名道人内家拳开山祖师张三丰来崆峒山,隐居5年,传授功法奥妙。《道家养生》收录有他的《道言浅近说》,其中一些话对于养生很有启示意义:“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必摇其精。心静则息自调,静久则心自定。死心以养气,息机以纯心。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游,外三宝不透中而扰,呼吸绵绵,深入丹田。使呼吸为夫妇,神气为子母,子母夫妇,聚而不离,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游,精不妄动,常熏蒸于四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我还有一个重大发现,早在明代,就有养生家提出崆峒山是道教养生地,如明代周履清著《赤凤髓序》一文中说:“养生之学仿于上古之广成子,屏居崆峒之上,而轩辕以万乘师之。”
    我在《道家养生》中收录了此文,目的就是要为平凉作为“天下养生第一地”予以佐证。
    记者:《道家养生》还有哪些特点?
    左中丕:《道家养生》不仅向读者介绍了养生知识和方法,它其实也是对道教养生文化的总结和提炼。如上册首篇辑录的中国古代名医之一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此文中引用了庄子、列子等许多古代哲学家的养生观点,如《列子》之言:“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这就是说:人生存和死、身体强弱盛衰,与天地是有密切关联、与万物是互相适应的。因此,只有协调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才能生存。这是养生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强调无论在饮食衣服、生活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天道”、“天时”,这和我们现在提倡的人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一致的,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让养生成为一种习惯
    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养生。您作为一名中医大夫,为平凉道教养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做出不懈的努力,令人敬佩。
    左中丕:养生一词是目前人们谈论较多的时髦语。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强调养生保健以及科学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在行医过程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自我调养,未能节制过多欲望而患病的,比如暴食暴饮,过度劳累等。
    因此,我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养生和自我保健,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尽量不患病,少患病.我的座右铭是:“宁肯架上药生虫,但愿世间人无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