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尽一份力,是道教界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中国道教协会于2014年9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弘扬传统文化,坚持正信正行——中国道教协会弘扬传统文化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的主题是:如何传承和弘扬道教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如何对道教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参加座谈会的政界、学界和道教界的代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这里,我也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道教界的神圣使命。 道教界要深入经藏,加强对道教经典的现代诠释,让古老道教包含的文化智慧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生机,服务于当代,造福于人民。推动中华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发展与繁荣,也是时代赋予道教界的神圣使命。 2、挖掘道教义理中蕴含的道德修养与规范,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道教一向有尊道贵德的传统。在传统的道教义理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修养与规范,可以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道教认为,秉持清心寡欲、顺应自然、不妄作为、慈心于物、诚敬忠孝等原则,不仅有益社会的人伦道德建设,而且也有助于自身的身心修养,有助于增强人们践行道德原则的自觉性。 3、激发道教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当代生命力。 道教界既要做好道教文化的继承工作,又要做好道教文化在新时代中的创造性转化工作。要尽我们的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道教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道教文化遗产、保存在《道藏》里的古老文字都活起来,重新走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重新融入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之中,重新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和价值坐标。 4、继承弘扬道教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道教是一个非常具有包容精神的宗教。在其历史发展中,不断学习儒家、佛教以及其他各家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使其教理教义不断趋于完善。道教界应该继承这一优良传统,既善于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能够在吸收这些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5、阅读道教经典,提高人生境界和综合修养。 《道藏》犹如一部百科全书,收录有哲学、历史、文学、医药、养生、天文、历法、地理等各种学科的书籍。这些书籍不仅对于完整保存中华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当代中国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阅读这些书,对于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和综合修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宗教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政治环境。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客观形势,为道教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果道教界能充分利用好当前的形势,积极弘道,大力发展,则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同时,更可以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积极应对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尽管传统文化的复兴赋予道教发展的最好历史机遇,但毋庸讳言,道教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若不能及时响应这些挑战,则道教就有可能丧失发展的历史机遇。我认为,全真道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1、理论陈旧,视野狭隘,缺乏现代意识与对话意识。大多数全真道士只满足于对道教经典作自说自话式的传统解读,而缺乏系统、精湛的现代诠释,这样就难以对当今的社会问题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回答,难以与其他宗教和文化进行对话,给人以落后于时代之感。 丹阳祖师将全真道的创教思想归结为对旧道教的“拆洗”(也就是改革)。当年金元时期的全真道之所以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信奉与支持,很大程度上与这样的“拆洗”有关。经过改革后,全真道展现了全新的面貌,即新的“道论”、新的神仙观念、新的修炼原则、新的道教生活。其中,重阳祖师所确立的三教合一的立教宗旨尤为重要。重阳祖师要求全真弟子同时学习道教的《道德经》、《清静经》,佛教的《心经》,儒家的《孝经》。这样,就使全真弟子能够保持开放的文化心态。当今道教正在逐步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因此,全真道不能再仅仅立足于从自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应该更多从全人类的立场出发来参与对话,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异己文化,向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学习。唯有如此,才能从各种文化中吸取营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道教教理教义的综合创新。 四川大学的朱越利教授曾经在《自然无为,真静应物》一文中说过:道教教义的诠释要响应社会,接受社会的影响。用现代语言、现代方法、现代精神进行诠释,创立道教教义的现代诠释学。保留能够古为今用的旧诠释,放弃不适用者,补充不敷用者。要把握现代社会,一靠生活体验,二靠深入民众,三靠研究现代性。我非常赞赏朱教授的观点。 2、信仰淡化,戒律松弛,庸俗化现象蔓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很多全真道观将创收视为主要任务,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也比较混乱。虽然国家宗教局明令禁止承包寺观,但各种变相承包的现象仍然很多,甚至有些非宗教人士也冒充道士承包道观。这些现象给全真道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 早在全真道初创时期,重阳祖师为了使全真弟子坚定信仰、严守戒律,制订了《立教十五论》。戒律是成道、立身的根本,若不能严守戒律,则修道者很难真正保持内心的清静。全真道士在信众眼中的神圣性,更要靠戒律来维持。一旦我们身上的神圣感消失了,信众也就不会再信任我们。如此一来,我们也就不可能再为教徒提供思想的安顿和精神的依皈。王常月祖师也正是看到了戒律松弛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所以才开坛传戒,强化戒律。太上道祖曾说:“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全真道欲在当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强化信仰、严守戒律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3、思想消极,缺少担当,弘道意识不强。很多道士只关心自己的私利或小团体的利益,缺少参与、服务社会的意识,缺少弘道的意识。比之其他宗教,这一点也是当代道教发展中最为薄弱的地方。在近代史上,太虚法师提出建立“人间佛教”的口号,就是要佛教发挥现世主义精神,克服消极空寂之弊。其实,早期全真道的各位祖师都非常重视“功行双全”,并且具有极强的自觉弘道意识。重阳祖师在《立教十五论》的“论圣道”中说:“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他深知真功真行离不开尘世的客观现实,提醒全真道士解决在社会中生存和服务于社会这两个问题。朱越利教授在《全真善美》一文中将重阳祖师的功行双全思想概括为“色里全真”,并阐述了其三层涵义:首先,要生存,就需要适应社会;其次,要担负起净化社会和济度民众之责;最后,全真道应正确对待名利进退,抱着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朱教授认为,“色里全真”旨在解决如何在人世间践行全真教义的问题,可视为早期的“人间道教”思想。 当代全真道士应该积极关心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将道教的真精神融入社会生活,热情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关爱社会人群,与民众一起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只有更多地关心、参与、适应、服务和融入社会,才能为社会所关注、认识和拥护,从而为全真道在当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很喜欢一首名为《青阳渡》的乐府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海峡两岸的全真道同根同源,亲如兄弟,理应携起手来,共同为全真道的发展贡献力量。如果我们海峡两岸的每一名全真弟子都能从自身做起,遵从重阳祖师在《立教十五论》的“论离凡世”中的教诲,做到“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将出世与入世统一起来,那么,我相信,全真道就一定会和中华传统文化一起,迎来伟大的复兴!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位于大陆的全真道三大祖庭。它们是:供奉吕纯阳祖师的山西芮城县的纯阳上宫,供奉王重阳祖师的陕西户县的重阳宫,供奉邱长春祖师的北京白云观。真诚欢迎各位朋友有机会到三大祖庭寻根问祖。 谢谢大家!福生无量! 以上文章为黄信阳道长在第一届(两岸全真辅大宗教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