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百家论道 >

以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宗旨指引道士当以道为事(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三、 为行
    开头讲到我们要关注民生,济世利人,自度度他。通过对自我觉悟和修证,我们必然会具有了引度世人、教化众生的能力。所以,我们此时就要负起度化众生的责任。一则教门需要兴盛,道之义理需要弘扬,让更多的众生听闻正教。二则道教认为,修成神仙需要三千功满,八百行圆,所以需要济世利人,积功累德。三则道教顾名思义,即是以道设教,以道之真理而教化众生。作为道士乃修真体道之士,代道而教化引度世人、利济群生本是份内之事。如若不然,道祖老君又何故显八十一化,著经立说,随方设教,吕祖又何故处处显圣迹度化众生,邱祖又何故不惜八十高龄过雪山行万里去一言止杀、度化天骄?可见,我们修道亦要继承祖师的这种诲人不倦、引度不厌、不辞劳苦、不计得失的大悲精神。玄门早晚课里那些祖师的圣号后面都会有一名,“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难道这不是在告诉我们,修真之士就应当要有大悲心、大愿力、大圣智、大慈意吗?所以,我们时刻要以体道祖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观照勉励自己的心志,鞭策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来广行方便。如若管理庙观,就当以公正之心、清静之念给庙宇营造修行的氛围,引领道众志心向道,以身示范,克勤克俭,行不言之教以德化之。或运作庙务,以示殿堂清静整洁,接引信士香众,得以起恭敬之心,瞻仰圣颜。如若精通经义,内性光明,辩通无碍就可以随时随地或登台以讲经,或随遇而说法,籍此开演经义,阐明道要,度迷昧于光明,导困苦于自在。如若身居领怪之位,则可以内外端正,示以庄严,让人不敢轻慢,通达世事,内外周圆,张驰有度,不离道纪,引度上层,泽及群类,参政议政,以道清静无为之慈悲开化邪风歪气,以肃纲纪,净化宇内,如若善于文笔,精通词意,则可著书立说,或释译经典,昭明道要,接引有情。如若通晓数理,明了阴阳,能知人生命运之好坏,则可以用术理开示人生之常理,导人向善,改正恶习,去却贪嗔,自主命运,宣示“我命由我、不属天地”之真义。如若知修身养命之术,则可以教人使其身体康健,减少病痛。如掌握医理或精研书画或善于音乐等等,如此诸类之才艺皆是方便之法门,皆可引度世人导人向善。另个还应关注民生,或集资赈灾救黎民于水火,或施舍钱粮救众生于苦难,或示之劳力济他人之所需等等。一切有为有作皆可行大悲之愿,一切一举一动皆可引人入胜境。虽有诸多行善之功,但还不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如果那样,就会因功而傲,因功而妄。所以《道德经》三十章告诫我们:“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应当视一切所为皆是应该,皆是本份,皆是自然。效法大道之无情却生肓天地,圣人之无私却救济群生。《道德经》二十七章说:“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谓要妙”。我们应做到不弃一物;敬善我者,爱不善我者。不可有点点付出即贪求回报,求之不得即心生怨恨,更不可因他人之行不合自己之意即起记诽谤。要知道天下无一人是为我所造,为我所生,为我而来。因此需要包容、恭敬、感恩、忍辱。不然即有背道义,以此修行则去道远矣!
    一个人会成功,首先就看他的目标是不是正确,立志是不是高远,其次再看他有没有坚定的意念和恒心,再看他是不是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修道一样也是先要找到正确的方向,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与意志和无量的悲心和愿力。再经历为学、为修、为证、为行的几个过程,然后才能为得,才能与道合一。因此,我认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的宗旨,是我们道教的根本,是我们道教徒觉悟大道,践行大道的精神指导。丢失了这种精神就好像人丢了魂,必然颓废使其茫然而没有生命力。所以我们要弘扬大道,振兴道教,就一定要继承这种思想,发扬这种精神,以此来指引我们道士以道为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