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道教是一种入世的宗教,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这里的入世和出世,指的就是两种宗教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的不同态度,而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就是取决于两种宗教神学思想中的不同的社会观。 佛教的教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认为人生是苦的,佛教的苦,有的是自然和生理现象造成的苦,有的则是社会生活、社会现象以及人际关系给人带来的痛苦。从这个教义思想的核心,人们就可以知道佛教是消极而片面的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因此佛教徒追求的是离开这个社会和自然,离开这个人生和世界,也就是说佛教追求出世这一点,是由佛教神学思想的核心决定的。 道教是入世的宗教,道教的入世一方面指的是道教徒的“乐生恶死”,从表面看,道教徒留恋人生,留恋生命,积极地从事各种修炼活动,以求长生不死。另一方面又是指从事各种社会生活,关心信徒的生活,追求实现理想的太平社会。这样一种入世的态度,也是由道教神学思想决定的。 道教神学思想的核心是道,宇宙是“道”生成的,万物是“道”生成的,人和社会也是由“道”生成的,当然,人际关系也是由“道”体现的。因此,所有这一切都是合理的存在,修道的人不能够逃避他们,更不必逃避他们,也逃避不了。“天道无亲”,“道”和“气”在天地万物之间流转和运化,社会和人自己也一直处在不断的变化和运动之中,人只能不断的去认识“道”、适应“道”、按照“道德”去办事,《道德经》第54章说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就是说道教徒的学道和修道,并不是只为了自己,而是将道的内容和原则贯彻于自己的行为之中,还要贯彻在家里、乡里、整个国家乃至于普天下,这样的一种贯彻于自己的行为的大道的内容就是道教积极入世的社会伦理思想和生命伦理思想的基础。 这里还要说明的是,神和太平社会的关系。 首先神仙世界是道教太平社会理想的楷模,道教的太平社会就是来源于神仙的世界是太平的。 其次,神仙世界的神灵,彼此平等和谐的关系也是道教的理想的人际关系的榜样,道教以长生成仙为追求,而所有的神仙都是无欲和无为的。他们都能够和睦相处,道教就是以神灵间的和谐关系作为实现社会人际关系的样板。 第三,对于人间现实的社会和现实,不论有多么的不如意,道教的神仙都不是自己出来指责和批评,或者有神仙自己动手来改变社会,而是启发社会中的生活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由自己认识和寻找解决的方案办法,并且依靠人自己的力量动手来解决自己面临的社会问题。大家读过《水浒传》就知道梁山水泊挂的杏黄旗上就写着“替天行道”,道教正一道做法时候也讲“代天宣化”。这八个字很恰当的反映了道教的神在实现人的理想社会中的作用,道教神仙在同人地关系中,始终是处在教化人、启发人的地位上,而不是代替人去行道,代替社会上的人的意志和能力。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一些道理,道教倡导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信仰,认为我们虽然要“听天命”,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尽人事”。倡导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面对社会、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道教神灵会给我们每个正信之人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是道教的神灵更希望看到他们子民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作者:陈耀庭,原上海社科院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