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六十甲子纳音数字推演法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其实关于60甲子纳音五行的推演方法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口诀,掌决和数字推演三种方法。下面介绍的是数字推演法,其余二法另有篇章。
    五行纳音推演(一):
    “纳音之法,‘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此《汉志》语也。此律吕相生之法也。”
    甲子金之仲(黄钟之商),同位娶乙丑(大吕之商同位,谓甲与乙,丙与丁之类,下皆仿此),故甲子乙丑为“一对夫妻”,五行相同。隔八,就是干支各隔八位,下生壬申金之孟(夷则之商,隔八,谓大吕下生夷则,下皆仿此)。壬申同位娶癸酉(南吕之商)。隔八,上生庚辰金之季。(姑洗之商,此金三元终,若只以阳辰言之,则依遁甲逆转仲孟季,若娶妻言,则顺转孟仲季也。)庚辰同位娶辛巳。(伸吕之商)隔八,下生戊子火之仲(黄钟之徵,金三元终,则左行传南方火也。)戊子娶己丑,(大吕之徵),生丙申火之孟,(夷则之徵),丙申娶丁酉,生甲辰火之季(姑洗之徵),甲辰娶乙巳(仲吕之徵),生壬子木之仲(黄钟之角,火三元终,则左行传于东方木),如是左行,至于丁巳,中吕之宫,五音一终,复自甲午金之仲,娶乙未,隔八,生壬寅,一如甲子之法,终于癸亥(谓蕤宾娶林钟上太簇之徵)。
    上述只要把握六十律吕旋相为宫之法则可:金自西行为始,从甲子起依照“同类娶妻,隔八生子”,按照仲孟季逆行,火—木—水—土,则三十纳音五行全备,五音一终,再行甲午,同理又得另三十甲子纳音五行。此为纳音五行推演的一个方法。   
    五行纳音推演(二):
    世文按:此法以河图先天“本位生数”(1水2火3木4金5土)为用。  
    具体步骤:
    1、查太玄数求和
    2、用大衍数求差
    3、除5求商
    4、查五行数——水1、火2、木3、金4、土5
    5、生之为纳音五行
    先记“太玄数”:
    甲己子午9,乙庚丑未8,丙辛寅申7,丁壬卯酉6,戊癸辰戌5,巳亥4。
    将两对干支数相加(因两对干支共一纳音)。然后以大衍之数,去1为体(《考原》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用49减去此得数后除以5,得一个五行之数,(河图五行数:1水、2火、3木、4金、5土),此数乃该纳音五行之母,所生乃该纳音五行。  
    例如:甲子、乙丑,干支总和数为34,然后用49减掉34,余15,除以5,余5。
    5属土,土母生金子,故甲子、乙丑纳音属金。   
    又例:丙寅、丁卯,干支总和数为26。然后用49减掉26,余23,除以5,剩3。
    3属木,木母生火子,故丙寅、丁卯纳音属火。   
    余仿之。即剩数1,属水,水母生木子,故纳音属木;剩数2,属火,火母生土子,故纳音属土;剩数4,属金,金母生水子,故纳音属水。 
    世文按:这个方法只能推算一对年份的纳音,大家可以学习一下,作为一个知识点来了解,尤其是对‘大衍数’和‘太玄数’,大家可以百度。但在实际为人推演年命时,此法并不实用。
    五行纳音推演(三):
    用已知年份推算纳音五行。
    天干的纳音数:年份除以10,取其余数减3(即是天干),结果(结果为负数的须加10)除以2(注:最后的结果含有小数0.5的须约等于1)
    地支的纳音数:年份除以12,取其余数减3(即是地支)(注:此时地支纳音的常数为6,若余数大于6,则必须减去6),结果(结果为负数须加12)除以2(注:最后的结果含有小数0.5的须约等于1)
    年份纳音五行的属性:天干纳音数+地支纳音数。若结果大于5,须减去纳音五行的周期数5。
    例:求2012壬辰年的纳音五行属性?
    天干的纳音数: 2012÷10=201余数2,2-3=-1 。结果是负数,故须再加天干的周期数10。-1+10=9。9÷2=4.5≈5
    地支的纳音数:2012÷12=167余数8,8-3=5,5÷2=2.5≈3
    壬辰的纳音五行属性即为:天干的纳音数5+地支的纳音3=8。因为大于周期数5,故须减去5。8-5=3。                                                      
    再根据纳音五行的五行次序1木、2金、3水、4火、5土可知,3为水,故2012壬辰年的纳音为水(长流水)。
    世文按:数学学的好的可以试试!其实最快最实用的还是掌决和第三个推演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