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十 三 章 为 无 为, 事 无 事, 味 无 味。大 小 多 少,报 怨 以 德。图 难 于 其 易, 为 大 于 其 细﹔天 下 难 事, 必 作 于 易,天 下 大 事,必 作 于 细。是 以 圣 人 终 不 为 大, 故 能 成 其 大。夫 轻 诺 必 寡 信,多 易 必 多 难。是 以 圣 人 犹 难 之, 故 终 无 难 矣。 本章以自然无为、清静无事、恬淡无味(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立身处事原则,说明做大事的人,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解决困难的时候,要用以德报怨的胸怀,从容易或微小的地方开始,而且不能轻易的许诺。如果把事情看得太容易,一定会遇上各种困难。因此,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困难,以致最后毫无困难。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关于本句的理解,争议颇多。陈鼓应先生的理解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做事,以不搅扰的方式去做事,以恬淡无为当做味。”“以无为的态度去做事”,必然是顺乎民心的;“以不搅扰的方式去做事”,必然是适应国情的;“以恬淡无为当做味”,一定是清静廉洁的。王弼《解老》也说得非常好:“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王弼的意思是说,就像清淡饮食对身体比较好一样,以“无为”作为基本原则而率先垂范,这才是执政者治理百姓的最高境界。王弼这样理解的原因,是由于“无为”、“无事”“无味”三者所指对象都是“道”。“道”原本就是“自然”也即是“无为”的,“无为”其本身便是“自然”的,它所呈现出的肯定是“无事”的。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意即,不必计较大小多少,以恩德来回应怨恨。所谓“报怨以德”,《论语.宪问》中提到的“以德报怨”就是出自老子的这句话。当时有人请教孔子:“以德报怨”这种想法,你觉得怎么样?孔子说:“不以德报怨的话,‘何以报德’呢?”孔子是好恶分明的。与孔子的“以德报怨”不同的是,老子教导人们,不要太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用德行来回应怨恨。从“报怨以德”来看,一个能践行、体味、明达于“道”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超越事物表面相对价值的人,所以,“大小多少”,即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可见,“大小多少”,也即是以小报大,以少报多。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意即,解决困难要从容易处下手;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处开始。“细”,细节也。实现远大目标的前提,必须重视细节。因为“难易”、“大小”皆为相对,若要“图难”,就要从其“易处”下手,“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天易事,只怕粗心人。”可见,重视细节,就是要从“小事”、“易事”做起,但“小事”、“易事”又最容易被人忽视。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的人,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可见,重视细节,把细节坚持到底,就可以成就你一生的辉煌。否则,也可能毁掉你一世的英明。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意即,对待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容易处开始;对待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微处着手。事实上天下没有一件容易的事,即使天上有馅饼掉下来,也需要弯腰去拾;即便是弯腰这个小动作,也需要慎重对待,否则便会伤及自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曾国藩常说的一句话,语意更为直接。我们理应谨记。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即,因此,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能够成就他的伟大。这这不正是“以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吗?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意即,轻易就许诺的的人,必然丧失其诚信;把事情看得太过容易的人,必然会遭到更多的困难。这句话无疑是生活事实,也是生活的真理。“圣人”之所以重“承诺”,是因为“戒慎恐惧”。《礼记•中庸》有:“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即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惕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唯恐有失。这不正是注重“易事”、“小事”吗?可见“轻诺寡信,多易多难”包含了小心、慎重、不轻率和防患于未然等义。 本章开头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思是让人们从小就要讲究立身行事,做到自然无为,清净无事,恬淡无味。因为它是人们处世治世的宗旨。但也有人为:这三句话与后文的思想不相关联。其实呢?本章主要讲的是“入道”的方法和“不行道”结果。在老子看来,凡是“有为”的都是“智巧”;凡是“有事”的便是为了巧取功业;凡是“有味”的必然是巧取功名利欲。这三种都是世人所崇尚的,但“道”是至虚无为、至静无事、至淡无味的。只有圣人才能以“道”为怀,去彼取此(去大多而取小少)。正因为“圣人”有此胸怀,才能做到“报怨以德”,“报怨以德”也即是以恩德来回应怨恨。能以恩德来回应怨恨的人,才会尽量减少与人结怨的可能;才会重视细节,把“易事”当做“难事”来做;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如此,才能成就辉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