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德经》漫议 第六十六章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道教之音 佚名 参加讨论
    第 六 十 六 章
    江 海 之 所 以 能 为 百 谷 王 者,以 其 善 下 之, 故 能 为 百 谷 王。是 以 圣 人 欲 上 民, 必 以 言 下 之﹔欲 先 民, 必 以 身 后 之。是 以 圣 人 处 上 而 民 不 重, 处 前 而 民 不 害。是 以 天 下 乐 推 而 不 厌。以 其 不 争,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本章主要讲的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要像江海一样善于居于下位,具备不争的品德,这样才能够受到人民的拥戴。在《道德经》里,老子很喜欢用江海比喻人处下居后的品格,说明人应具有包容大度的品格。这种思想很值得执政者深思。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意即,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川归往的原因,是因为它善于居于下位,所以才能成为百川归往的地方。“江海”、“川谷”之喻前文已经出现过了。老子这一特殊的隐喻,清晰的指出了“圣人”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王”,其心胸一定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包容一切,才能够受到人民的敬仰和拥戴。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因此,圣人要想居于百姓之上,一定要以谦下的言辞对待百姓。所谓“上民”,即居于人民之上。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想居于人民之前,一定要把自身的利益摆在百姓后面。让利于人民,不与人民争利,这才是领导的高明之处。佛、道教的神仙菩萨都有这种精神,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地藏王菩萨为了母亲能够永远脱离三毒及其女人之身而永劫不受,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种宁可自己不成佛也要普渡众生、先人后己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崇敬!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所以,圣人居于百姓之上,而百姓不觉得负担沉重;居于百姓之前,而百姓不觉得伤害。句中的“重”,即负担。“不害”是指不伤害。为什么“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呢?因为,有“道”的圣人是百姓的公仆,是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如果“圣人”以个人利益为重,难免就会压榨百姓,百姓怎么可能不感觉负担过重呢?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天下人都乐于拥戴而不会厌弃他。因为他不与百姓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相争了。这句话才是本章的核心要义。“不争”的实质是“无为”,但在结果上却是“天下莫能与之争”。可见“不争”是一种德性,正因为是德性,“不争”也即是不争在利,所争是德。
    综上而论,本章以“江海”为比喻,生动地指出:作为领导者,必须“言下之,身后之”,说话要谦逊,态度要退让,让百姓感到不“重”,也不“害”,从而会让百姓“乐推而不厌”。在这里,“不争”是执政者为政的重要原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