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金铜造像被市场追捧,渐渐升温。特別是道教自东汉末年出现后,开始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与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含有道教文化的文物在收藏领域中较之佛教文化的文物要少见,这与道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注自身修练,轻视宏扬传播有着极大关系。道教文物也较难得,就显得神秘而珍贵,收藏投资升值潜力巨大。 藏友汪先生收藏了二尊明代道教圣父圣母铜像,是从拍卖行拍来的,品相完好,造型端庄,十分珍贵,存世量极少。可惜他并不认识这二尊明代道教圣父圣母青铜造像,拿来给藏友们互赏,笔者仔细察看之后告诉汪先生,这是什么造像,应该怎么称呼,记得二十多年前,笔者在学习古代青铜造像时,老师特意讲过的明代道教圣父圣母青铜造像的时代特征。 明代圣父圣母像为武当山道教真武大帝父母的尊称。其父为净乐国国王,母亲为善胜皇后。真武在武当山修道成仙后,父母随之而被封。玉帝封圣父为“净乐天君明真大帝”,圣母为“善胜太后琼真上仙”,居龙变梵度天无欲宫。 圣父是道教著名的镇守北方的真武大帝的父亲。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民间称之: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王位。传说在燕王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武当山的宫观庙堂,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使武当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即历史中著名的“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事件。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时期达到了鼎盛阶段,宫廷内和民间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和塑造了大量真武造像和少量与之相关题材造像。 道教第一名山武当山其名来历即是“非真武不足以当之”。武当山也成为明代皇家道场,成为供奉真武相关神明最多的仙山。圣父像一般多伴随圣母像出现。圣父与圣母是道教对真武大帝父母的尊称。真武在武当山修道成仙后,父母随之而被分封。而对圣父、圣母的崇奉,在元代即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元仁宗于延祐元年(1314年)即封静乐国王为“启元隆庆天君明真大帝”,加封善胜皇后为“慈宁毓德天君琼真上仙”。 (王家年提供,有删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