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道医养生笔记丨小寒时节防冬温 流感频发需注意

http://www.newdu.com 2018-01-03 腾讯道学 吕方舟 参加讨论

    文/吕方舟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元稹这首诗,说的正是小寒的景象。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本节一过,一年只剩大寒了。小寒小寒,顾名思义,是一个气候寒冷之时。但这顾名思义只得一半,事实上虽然大寒看着要更冷一些,但根据我国气象记载,一年最低温往往出现在小寒时节。只有少数几年大寒的气温低过小寒。古人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所谓“三九”是指冬至日后,第三个九天——此时正在小寒节气内。
    
    气候有异,养生上颇有需得特别注意之处。(资料图)
    气候有异防冬温
    小寒虽然是个最冷的时候,但就养生而言,毕竟仍属于冬季内,仍以冬季养生原则为内容即可。需得更加重视避寒即是。而今年五运六气颇有特殊,气候有异,养生上颇有需得特别注意之处,今儿我们就聊一聊这部分内容。
    笔者在年初《丁酉年(2017)五运六气预测及养生建议》一文中,曾有指出,小寒所隶属的“六之气”(2017年11月23日至2018年1月20日),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阴君火,少阴君火在泉。也就是说这时节的气候,不同于往年一冷到底,而是“冷中藏热”,是谓暖冬。这种时候,古人称之为“主客不相得”,最易得病。《黄帝内经》记载这个时候的疾病特点为“其病温”,多发“冬温”一病。《医效秘传·冬温温毒》载:“冬温者,冬感温气而成,即时行之气也。何者?冬令恶寒而反温热,人触冒之,名曰冬温”。今年冬至之后至今,确实全国各地流感大爆发,各个医院呼吸科、儿科爆满,患者大都以感冒、恶寒、发热、咽痛等为主要症状来,虽然全国各地地理不同,病邪之间也有偏颇,但基本仍为冬温,有其共同性。防病保养,大致皆当从以下基本方面入手:
    首先,避寒就温,勿泄皮肤。冬温冬温,冬季疾病,寒邪仍是一个重要因素。很多人尤其是喜欢现代医学的朋友会觉得,感冒更多是“细菌”、“病毒”引起的,与受寒无关。事实上,即便是现代医学,也认为受寒会降低抵抗力,是人体不足以抵抗病毒细菌的入侵。纠正症状上而言,本人临床所接诊的流感,仍以恶寒、无汗为主要症状,起病诱因也多有受寒的表现,因此防寒以减少发病几率,是首要任务。
    
    切莫贪凉减衣,以免增添不及。(资料图)
    防寒在于细节,天冷多穿衣服,人人都知道,无用多言。但有几处易为疏忽之处:其一,寒从脚下来,许多人上身衣着肥厚密不透风,但下肢却疏于保暖,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很多人的发病史是“先觉得腿凉凉的,然后开始感冒发烧”,因此务必及时增添秋裤等下肢保暖服装。今冬气温忽高忽低,但回温虽有,降温更快,切莫贪凉减衣,以免增添不及。南方朋友当注意袜子时时穿着,不可光脚在地上走。
    其二,汗出湿衣,及时更换。一冷一热,最难穿衣,穿少受寒,穿多出汗,汗出衣湿,更容易感冒,当及时更换衣物。这点在小儿上表现尤其明显。许多爷爷奶奶怕宝贝孙子、孙女冻到,把孩子裹成一个“球”,但气温本来就时有升高,孩子平常活动量大,衣着较多很容易流汗,汗出孩子自己不会说,降温之后反而因此感冒。因此家长育儿时,务必时时摸摸孩子内衣,看是否汗出。另外孩子衣服也不用太多,如平日体质尚可,那么比父母的穿衣数量再多一件即可,衣服需保暖而透气,即要能挡风,使寒邪不会侵入,但也要能及时把运动后的热气透散出来。
    
    很容易变成一个外寒内热、“寒包火”的局面。(资料图)
    避免“寒包火”的局面
    防寒之外,还当防积滞。大抵人体清透,气血运行顺畅,则不易感冒,或者感冒之后也好得比较快。但倘若平常进食过多,胡吃海塞,疏于运动,体内气机停滞,则表里不固,易为风寒侵袭,且侵袭之后,外有寒气,内有积滞,积滞又最容易化热,很容易变成一个外寒内热、“寒包火”的局面。此次冬温,本就是个寒包火的情况,若人体质相同,同气相求,最容易感染。故预防此症,与其问“多吃点什么东西好”,不如少吃点东西更好。就成人而言,适逢年节,应酬较多,各种宴席能少去则少去,饮食清淡些,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些油炸辛辣、烧烤肥腻的食物,保证每日大便通畅,如此肠道清洁,外邪无所依附。酒类尤其当少,以免生湿热、动营血、闭塞气机而发热。
    不可因为贪凉而窝在家中吹暖气,反倒应该适当增加些运动,避免室内热气昏沉,触而生病。运动当以气机通达为原则,南方地区可以当稍有小汗出,北方地区起码活动到手脚暖和周身舒畅。就儿童方面,家长务必牢记,如今城市的孩子营养充足,切莫为了防病更增营养食品。营养过剩,体内热量太高,人体跟个炸药库一样,稍有感冒立刻高烧。许多小朋友扁桃体重大化脓,唇红好动,舌苔黄腻,此为痰热体质,平日补养太过,生病发烧,本身也是在消耗多余的热量。因此饮食宜清淡简单,清粥白面有时更是有益,盲目填塞补品,是因爱而害人,还望注意。
    
    前者宣肺透热,后者消积散寒。(资料图)
    除了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预防疾病,其他一些小窍门也有取之处。古人素有佩戴香囊辟秽除邪的习惯。这些香囊一般以艾草、防风、苍术的辛香走窜的药物填制,能鼓舞正气,如今各地药铺多有销售,可以购买佩戴。在防病茶饮方面,因各地病气有些许不一样,故无法再此出一张通用的方子。但是中药里面“紫苏”一味,有祛风散寒、行气和胃的作用,外能散寒邪,内能消积滞,很符合本次冬温的基本病机,倒是大家可以时时漂来饮用。湿气较重的地方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藿香叶,更合病情;南方温暖之地,或者平日咽喉容易红肿疼痛者,则可以添加适量金银花,清热解毒,清透内热。或者也可多饮用些老白茶、普洱茶。前者宣肺透热,后者消积散寒,都很合适。当然保证充足的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年底事儿多,但长期占用睡眠时间工作,使得健康下降,颇不划算,还请慎重。
    (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吕方舟,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