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儒学与生活之大气象及其圆融丨参赛作品

http://www.newdu.com 2018-01-05 腾讯儒学 康俊辉 参加讨论

    文/康俊辉
    回顾儒学、儒家伴随近代社会的来临,遭遇到前所未有飘零、失落,以至于奄奄一息的命运。近几十年来,如《周易》所云儒学出现“一阳来复、否极泰来”之回暖形势。但就现实的情况而言,无论从儒学的表现形式、社会认同等,还是比较模糊、混沌。远远不足以呈现其儒学应有的意义、价值和贡献。
    
    一阳来复、否极泰来(资料图 图源网络)
    儒学在今天所展现的形式支离破碎。相对于历史而言,人们都比较陌生。学界受到现代学术壁垒的限制,儒学本身也充满坐井观天的局限。民间的认识也是盲人摸象。无论是民间的国学热,还是学术界分门别类的哲学、历史、古籍、文化等等的研究,都不足以展示儒学的全貌。
    被美国人艾恺称为“最后的儒家”的梁漱溟先生曾经说,文化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而思想是最核心的文化。儒学从曲阜走向中原,再走向东南亚社会,曾经影响了广阔的社会人群的生活方向,提供了深刻的生活智慧,安顿了人们身心。
    即使在今天的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以及我国港澳台,也在现代化的经济和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儒学发展和灵根再植来看,儒学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新时代,面对新的文化交流与人类许多现实危机,如生存环境的恶化、凡俗世界信仰的缺失等问题,在“人与环境、人心的安顿、全球化的人类相处”诸如此类的问题,对儒学来说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
    儒学能否在这些领域里作出新的贡献,展现其广阔的儒学气象。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斋里,做“故纸堆里的儒学”。至少要意识到书斋里的儒学和“社会生活里活着的儒学”相互联系。
    儒学给我们展现了其开放广阔的视野,并以其身体力行的当代儒者呈现出儒学大气象。《论语》说,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我们把小人儒看做类似于与诸子百家相对的儒,把君子儒看做具有天下视野、在人群之中,诸子百家之上具有天下视野的儒者。儒学给我们的示范弥足珍贵。
    
    具有天下视野的儒者(资料图 图源网络)
    儒学具有开放、包容、平等的天下视野,正是以这种精神向西方世界传达儒学,开启儒家文明、基督、天主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土著文明等平等对话与学习。
    “不离日用常行内,只造先天未画前。”儒学肯定现世生活,弥合人事日月天地,圆融而弘大、共生共进。道不远人,道由人成,事由人为。
    中华文化能否为世界作出贡献,提出具有世界战略性的思想,是考验儒学现实价值和发展意义的重要方面。《大学》提出“治国平天下”,《中庸》谓“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礼记。礼运》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孟子谓天下“定于一”“尽其心,知其性,则知天矣”。儒学从来不失弘大的天人视野,家国天下、宇宙万物生化、人心人性等宽广的视域皆在儒家的世界中。
    儒学具有弘大的品格,包络洒扫庭除、进退应答、经纶天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正是从格物致知、日用常行到家国天下、天地万物无所不包的宏图、细景,体现出儒学的大气象。
    追溯春秋战国中国文化面对“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周游列国,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开启新的文化慧命。儒学在今天支离破碎,在学界还是民间再生萌芽,但如“盲人摸象”,不足展示儒学全貌。儒学局限于想象的场域,自我设限、封闭的格局,正好阻碍了儒学的发展。相反,儒学只有具有弘大的气象、开阔的格局,关怀天地万物、人类宇宙的胸襟。才能返本开新,再造儒学应有的新天地,为人类造福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发展与危机并存的新时代,儒学能否灵根再植,为人类与天下的发展做出贡献?儒学自古有对世界的忧患、人类的关怀和天道性命的自觉意识。今天儒学显然不是历史琐碎的回忆,应该是儒家以本有包容开放的心态与胸襟,与各大文明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关心人类、宇宙福祉。生生不息地对人类与天下的回应。共同参与面对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生存环境的恶化、凡俗世界信仰的缺失、文化冲突,人与环境、人心的安顿、全球化的人类相处诸如此类的问题中,儒学能否有效地开展参与其中。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资料图 图源网络)
    儒学以深刻的洞察力、人与地球宇宙及其天道性命的关联切入实质。为儒学及其人类的可能做出富有想象力的贡献。以行动的儒者身体力行,发扬儒家文明的精神动力与资源,以和而不同的文明对话论而非文明冲突论,与基督教文明、天主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原住民文明等共同参与解决世界重大问题。对生态、气候、环境、人类与地球等世界性议题做出回应。他认为,从仁的价值看,人类存活按天生人成的观念,应是与地球相辅相成地存在。
    儒学弘大气象为现世生活提供深刻的精神动力,其发扬人与天地参而化育万物的弘大精神是圆融的。
    儒学根源于人性,“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儒学不离人群。“最高的价值可以在凡俗中体现,必须落实到现实世界。”凡俗世界的生活与人精神内在的超越并行不悖,成圣成贤的人格修养和提升是在生活中实现,达到生活与精神超越的圆融互进。
    《论语》谓:“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不知生焉知死”“夫子言天道性命不可得而闻也”。人在现实的生活是超越的精神追求之必要环节,遗忘现实生活而跳跃到彼岸,是人的缺失和越界。人因认识现世而认识通达天道性命的超越追求。
    人的生活有物质和精神需求,包含感性、理性、精神性多维要素。儒学以情理合一体现人的自觉。舜面对愚顽的家人体现出处理家庭关系通情达理的统一。孔子认为曾子面对父亲的棍棒应该“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免陷父亲于不义。“亲亲相隐”化简单、局限为道德灵活与创造性的解决方式。
    
    儒家之圆融图景(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追求确定性,但理性有无法照到的地方,世界变动不居,发展到一定的理性高度,不在愿意沿着理性走。量子理论认为“现象的出现是不可预期的”,“哈耶克相信市场经济”但“没有人的理性能对市场的复杂面向有准确的理解”。儒学体知包括身体、心、灵、神等相互联系,认识从感性、知性、理性到悟性不断上升。以“身心交融、个人与社会良性互动、人类和国家之间关系相通、天人相应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繁荣”,说明人的生活。“身体、家庭、社区、民族和地球都是值得人们照顾和尊重的潜在圣地。”
    儒家以天人合一的天道性命学说,圆融互生而非冲突断裂地方式,认识、体证人与世界的复杂性,保全、呵护、丰富人的多重维度。使人的现实感性世界和人的超越精神世界圆融和洽,不断提升、扩充人的价值和意义。
    儒家之圆融图景。是有生命的生活存在,人的价值、复杂关系的家庭系统、社群生活、全球问题、宇宙和谐共生、天道性命等全方位的生活维度。呈现出了儒学与生活一体的大气象与圆融升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