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今天我们怎样孝敬老人?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天山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唉,辛辛苦苦养了两儿一女,到头来两个儿子都不管我,穷得我在家要饭!”7月19日,年近八旬的陈在坤老人借钱从安徽宿州老家赶来南京,向在南京做水果生意的小儿子讨要生活费。不料,他辗转找到儿子儿媳后,却迎头遭到一顿斥责。(7月21日《现代快报》)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照顾好、关心好自己家的老人,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环。一个人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就不可能有在世的今天。为什么在物质文明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有些人却漠视老人的存在,不孝顺、不赡养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关键的一条还是缺乏孝敬老人意识,把老人当累赘、当负担。殊不知生命是一代一代繁衍,人都会有老的一天,今天你不孝,下一步落泪的可能就是你。
    读过一篇《购买母亲》的文章,说是主人公在拥挤的住房里,在妻女不满的抱怨中感到乡下的母亲是一种负担。此时,他看到一则极具吸引力的广告:《富豪欲出十万购买母亲》。原来,这位富豪事业有成后,十分思念已故的母亲,为了弥补母亲在世时没有好好孝敬母亲的遗憾,愿花十万购买一位母亲,当成自己亲生母亲服侍。主人公在与富豪签了一份与母亲断绝关系,不与母亲见面的协议后既得到了巨款,又迎来了家庭的轻松和安宁。后来,主人公在用这笔巨款做资本奋斗若干年后也成了富豪,忽然想到自己还有母亲的时候,却接到富豪的电话,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了,于是心里失落之极,也发布了当年富豪一样的广告,以弥补自己生前没有照顾母亲的愧疚。
    其实,我们的父母走过了沧桑岁月,风风雨雨数载,为家庭、为子女,含辛茹苦一生,如今他们老了,需要我们照顾了,我们却以种种理由加以拒绝,怎么说都说不过去。虽然有些人经济上有些力不从心,赡养老人的压力较大,但这并不就是我们推卸赡养的理由,关键是做子女的有没有一颗拳拳孝心。
    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汉文帝刘恒,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 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我们今天孝敬老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做给自己的子女看,教育他们养成尊老的习惯。这样,自己老了那一天,子女也能善待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孝敬老人实际上就是孝敬我们自己。
    据说,晚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年老时儿子不孝,病倒在床,没人送饭送水,伤心之极,忽见隔墙儿子在喂孙子,他感慨万千,遂吟诗一首:“隔墙望见儿喂儿,好似当初我喂儿;如今儿子将我饿,只怕日后儿饿儿。”但愿这首诗能对我们今天的儿女们有所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