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論荀子的宗教精神與價值根源(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思问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三、樂教與善心之感動
    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泰伯),可知樂教在孔子的思想中,佔有很重要的份量[11]。以樂成德還是比儒學[12]更古老的文化傳統,這在尚書、詩經、周禮、左傳等經書中,皆有脈絡可循[13],荀子則是把樂教理論系統化的第一人。
    1. 先王制樂的原因
    荀子說: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是矣。故人不能不樂,樂則不能無形,形而不為道,則不能無亂。先王惡其亂也,故制雅頌之聲以導之。」(樂論)

    荀子又說:

    「……使其曲直繁省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使夫邪汙之氣無由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樂論)

    2. 人心易受情感之影響,情感易受外界刺激而波動
    荀子說:

    「齊衰之服,哭泣之聲,使人之心悲;帶甲嬰革由,歌於行伍,使人之心傷;姚冶之容,鄭衛之音,使人之心淫;紳端章甫,舞韶歌舞,使人之心莊。」(樂論)

    人類除了知性的道德主體外,也是有感情的動物,所以哭泣的聲音,使人心悲;壯懷激烈之軍歌,使人心傷,姚冶之女色,衛鄭之音,使人心淫;典雅之音樂,則使人心莊,荀子不但不反對人類的情感生活,還要積極的面對它,感化它,而且以樂成德。
    3. 以樂成德
    用音樂陶冶情感以成德,使其樂而不亂,而能以道制欲。
    荀子說:

    「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其道,小人樂其欲。已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故樂者所以道樂也。金石絲竹,所以道德也;故樂行而民鄉方矣。……且樂也者,和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合同,禮別異;禮樂之統,管乎人心矣。窮本極變,樂之情也,著誠去偽,禮之經也。……君子明樂,乃其德也。」(樂論)
    「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樂論)

    所以君子以樂成德,樂得其道,以道制欲,樂而不亂也。故曰:「君子明樂,乃其德也。」無論如何,聖人以樂為樂是無庸置疑的,用樂來善民心,移風易俗,更是仁者之胸懷,這不是無德之人所能擅自否定的。
    4. 樂與天地、四時相象
    荀子說:

    「君子以鍾鼓道志,以琴瑟樂心,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廣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於四時。故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美善相樂。」(樂論)
    「……舞意天道兼,鼓其樂之君邪!故鼓似天,鐘似地,磬似水,竽笙蕭和筦籥似星晨日月,柷拊控似萬物。」(樂論)

    故知君子行樂之教,能夠清明象天,廣大象地,而俯仰周旋有似於四時,移風易俗,使天下皆寧,道德的善和藝術的美能夠融合無間,合於天地之道。綜合上述各點,可知有關人類的情感方面,荀子不是不知,而是以樂教來感動人之善心,以樂成德而象於天地、四時、萬物。而不是如牟先生所說的「荀子……悱側之感。超脫之悟則不足。」荀子說:

    「君子明樂,乃其德也。亂世惡善,不此聽也。於乎哀哉!不得成也。」(樂論)

    亂世之人根本聽不進去他以樂成德的話,於乎哀哉!這是荀子的悲哀,還是整個中國的悲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