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王立群读《孟子》:强势由人(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我的一生最痛苦的是两次失学,两次失学不是因为我考得不好,都是高分失学。第一次是1958年,那一年我13岁,小学毕业。因为我在小学的成绩非常好,当时是五分制,我这么六年来所有成绩是全五分,所以当时这个小学就给我保送到一个重点初中去。结果,别的同学都拿到录取通知书,我没有拿到。其实等我最后拿到的时候,已经是其它公立学校开学了。我们没有拿到,最后我接到的是一个报纸糊的一个信封,里面有一个油印的通知书,写上我的名字,被录取到一所叫新新中学,新旧的“新”。这个学校就是一个小巷里的两处民宅,学校的校舍非常简陋。这个学校是一所私立学校,就是民办学校,我们所有去的学生都是当时因为家庭出身有问题的另类学生到这个学校去了。 
    到学校的第一件任务,分班,现在我们都知道考上学校要分班,但是当时分班不是按成绩分班,按个头分班。我当时13岁已经是一米七多了,所以我就很幸运地被分到大个儿班。这个大个班的任务非常简单:一个星期六天,三天打工,三天上学。所以我从13岁上初一,到14岁的初二,这两年时间基本上是打了一年多的工,上了大半年的学。打工干了很多的活,搬砖,提泥,到厂里面去挖土方,到钢厂去砸矿石,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拉砖。我们开封市的北郊,离城市十里地有一个砖厂,我们就到那个砖厂去拉砖。白天上了一天课,晚上要拉砖的。拉车的话呢,一般的拉车前面有一个皮带是架在牲口的脖子上的,但是我们没有牲口啊,再加上我的个儿大,又是班长,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充当那个牲口,当时叫驾辕。我当时只有13岁,那个车几千斤重,架不住,我们怎么办呢?就在车的梁上绑一个横的抬杠,把那个抬杜绑上去,两边各站一个有力气的男同学,叫帮辕。就是这样拉,一个晚上拉两趟,第一趟拉还可以,还不太困,第二次是最辛苦的了,下半夜,人困得很,走着走着就睡了。因为它是一个驾辕的,两个帮辕的,其他的同学都用绳子绑到车上这样用肩膀拉,走着走着大家是边走边睡,边睡边走,摇摇晃晃。这个时候最危险的就是这个车碰到土坎,上坎的时候大家一用劲儿就过来了;下坎的时候,车头就往下一栽,这是最危险的时候。这一栽,如果我撑不住的话,这个车就一下子就把我压到车下面,这个几千斤重的砖车就可能从我身上轧过去。我们差不多每一天晚上都会碰到,后半夜都会碰到这种事情,每当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都是那个帮辕的同学喊,然后其他同学都帮着把车把掀起来,让车的后帮落地,后帮一落地我就解救了。我们一个晚上拉两趟,然后到早上再把这个车还给人家工厂。就这样,我们差不多就是拉了两年。所有的钱都给了学校,因为学校要用这个钱来支付电费、水费,甚至于粉笔、教师的工资全在这里面。
    到初三的时候稍微好了一点,我们学校就并到一个公立中学去了,并到一个公立中学去了以后这个情况就稍微好一点。当然这样我们就度过了艰难的初中阶段。高中我考的是开封市的一中,当时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学校,我在学校高中成绩非常好,高中的三年六个学期,我每一学期的总平均分没有低过97分,成绩非常好。一直到1965年毕业,我当时报考的是清华,是土木建筑。我毕业考试考了五门一百,高考的成绩也非常好,但是后来的成绩单也是来得很迟,到后来比我平均分低了将近30分的同学都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就知道又失学了,所以1965年我第二次失学了。
    失学以后,就到我们当地的一个工厂的一个厂办学校,去做叫临时工,每半年签一次合同。我在这个学校教了十四年,其中教了七年小学,七年中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起,一直教到高二(毕业班)。到1977年恢复高考,我又没有赶上机会。1977年恢复高考我就一门心思想考学,但那个时候我已经32岁了,当时国家有个规定,30岁以上的考生只允许 66、67、68届的高中生,我是65届。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隐瞒届别,一种是放弃。我最终选择是放弃。但是第二年就赶上了,1978年开始招研究生,这就有机会了,所以我从1978年到1979年准备了一年的时间,所以1979年考研,这是我上学中间唯一的一次很顺利的。因为这一年考试的时候不再讲成份,不讲家庭出身,就讲成绩,所以那一年我考得很顺利。我们初试的几十个学生到复试剩了四个人,复试完这四个人录取了两个人,我就1979年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