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老子智慧:道家养生依“道”而行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老子认为人可以“长生”,虽然不能像天地那样“天长地久”,但只要按照养生之道,只要“深其根、固其柢”,是可以“长生久视”的。那么一个人的“根”和“柢”在哪里?人身的“根柢”就是人身清静的本质,虚无的本性,也就是人生之“道”。怎样才能使“根”“柢”坚固呢?老子认为只有回归到虚静之“道”,才能“深根固柢”。
    养生就在于依“道”而行,如果违背了“道”去“益生”“厚其生”,不仅不能养生,反而加速灭亡。老子说:
    盖闻善摄生者……以其无死地。(第五十章)
    善于养生的人,没有致命的要害,没有进入死地,所以总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怎样养生?老子是不是说了一些秘诀?其实老子的养生之道与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就是“自然无为”“不争”“居下”,这也是养生的基本原则。
    养生的基本取向就是“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复归其根”。老子多次提到“婴儿”“赤子”,在第五十五章中赞美婴儿的特性,并分析了原因是“精之至”“和之至”,可见养生首先要养精,首要是和谐。不要使自己强壮,因为“物壮则老”,要像婴儿那样柔弱,才能长寿不老。
    养生实际上分为养精、养气、养神三大方面,老子都作了论述。其中养神是最重要的。老子提出了“少私寡欲”“致虚极,守静笃”“尊道而贵德”“守中”“静曰复命”,其实都是在强调养神的重要性。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可以看成是养神的系统论述。首先要魂(营)魄合一,就是精神专一,不可散失,形神合一而不分离。后来道教引申出行气炼功的内丹功法,专心于一念,意守丹田,神不外驰,形神合一,这是炼功运气的前提,是第一步功法。第二步是“抟气致柔”,就是像婴儿那样柔弱但却充满生机,就是丹道功气聚丹田,丹田之气盈满以后,运营全身,使全身充满元气而柔软调和。第三步是“涤除玄览”,就是涤除杂念,只有将纷乱的思绪、念头以及各种欲望彻底摒除,才能使元气流行无碍,才能使元神清净、纯洁。所谓"玄览"就是内观,只有澄明之心才能内观精、气、神的运行、变化,才能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祛病健身、与天地同寿的目的。
    老子的养生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医家的养生学说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仅以养神为例,如中医第一经典《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中就说: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后世中医无不重视养神。历代道家、道教更是如此。河上公说:“人能养神则无死。”孙思邈说:“炼气养神。”俞琰说:“虚极静笃则元阳真气自复也。”道教金丹派周天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终复归于虚无本体,就可以“长生久视”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