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是宋元明清时期儒学的主要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潮。学术界对儒学的这个形态,历来存在多种称法,或“道学”,或“理学”,或“宋学”,或“新儒学”(Neo-Confucianism)。 概而言之,“道学”之名出现最早,在北宋时期已有运用,但指称范围狭窄,尤其在两宋时期大多仅指周(敦颐)、张(载)、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之学。“宋学”之名为清代考据学家所习用,以作为其所治“汉学”之对称,这一名称的包容性虽然较宽,但就实质言,它主要是从儒学经典研究的方法、即经学角度下定义的,与通常所说的儒学概念有一定区别。“新儒学”之名,原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时冯友兰、陈寅恪等学者一度采用过,以后主要在海外学术界被广泛沿用,只是近十几年来才在国内部分学者的论著中出现;究其含义,乃是指宋代开始出现的、有别于先秦原儒、汉唐经儒的新的儒学形态。至于“理学”之名,出现于南宋时期(佛教所谓的“理学”不论),从明代开始在学术界通行,成为指称宋代以来形成的思想学术主流的专有名称,它包括程朱的“道问学”和陆王的“尊德性”之学,以及当时其他一些学派的学说,如张载等的“气学”、邵雍等的“象数学”等等。比较之下,“理学”之名似更符合一点现代意义上的学术划分,所以今人采用“理学”者居多,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国内哲学史界基本都采用“理学”之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