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读《庄子》悟道:庄子为什么最爱讲寓言?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这就是庄子。任凭你说破嘴,我就是不上套,不上钩,他在钓鱼,他自己就好像一尾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只不过,他游在人间世,而不是在水里。寓言仅仅是寓言吗?好好读庄子吧,这比出几本书更管用,因为他能帮我们找到生活的自由和快乐,找到我们失去的童真。
    有一天,阳光明媚,庄子在河边悠闲地钓鱼,是真正地钓鱼哦,不是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其实是钓贤明的君主,希望有国君看中,聘自己去当一国的总理。庄子是纯粹的休闲,不希望被人打扰的。偏偏来了两个人,自称楚国使者,怕庄子不相信,还特意掏出工作证、身份证来,说奉楚王之命,想请先生入朝为官。
    庄子连头都不回一下,完全答非所问的样子,慢悠悠地说,“我听说从前楚国有一只神龟,已死去3000年了,你们大王对它很敬仰,用精美的竹器盛着,上面还盖着很华丽的丝巾,高高供在庙堂上。不过,有一点我不明白,你们说,从那只龟的角度来看,它是喜欢死后被人把骨头当成宝贝供起来呢,还是更喜欢生前那种爬在烂泥里快快活活、摇头摆尾的样子?”两位使者心里想,大王来请这位爷,我们还以为多了不起的高人呢,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不过如此啊。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于是就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活在烂泥里好啦!”庄子马上说,“答对了,加10分。两位,再见吧,麻烦两位容许我在烂泥里摇头摆尾地活着,可以吗?谢谢。”
    这就是庄子。任凭你说破嘴,我就是不上套,不上钩,他在钓鱼,他自己就好像一尾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只不过,他游在人间世,而不是在水里。
    庄子的寓言表面上答非所问,其实答案就在他的寓言里。为什么庄子最喜欢讲寓言呢?庄子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喜欢用寓言来说寓言。
    庄子是这样解释寓言的:“寓言……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老爸不给自己的儿子说媒,不是有句俗话说嘛,孩子总感觉自己的好,老婆总觉得别人的好。所以,当老爸的夸奖自己的儿子一百句,也顶不上别人夸奖一句更管用,这不是老爸的问题,而是其他人的问题。这个道理很简单嘛。同样,要说明一个道理,比如说“当官不自由”,用上述烂泥里的龟来讲,更形象更吸引人,更能让人信服。
    “濠梁之辨”是广为人知的一个寓言了。这就是很有名的庄子和惠施的一个辩论,关于鱼的辩论。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游玩。惠子就是前面我们说的那个惠施——庄子的老朋友,一个逻辑学家、科学家,大学者。两个人一起外出散步,经过一个小河,河上有一个小桥,叫石梁,那个水叫濠水。庄子看鱼在水里游,他说你看鱼在水里多轻松多从容,不用急着赶车,多么地快活。惠施的牛脾气上来了,他觉得庄子讲话没有逻辑,就反问他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子何等高人,马上反驳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
    惠施继续说,我不是你我当然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鱼是快乐的,但是你不是鱼,你当然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这不结了吗?
    如果这么辩论下去,其实可以无穷地追问下去。
    庄子后来用一个非常巧妙的话来结束这个辩论,他说你说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了,而我是从濠梁之上知道鱼快不快乐的。
    表面上看,庄子和惠施的这个辩论,类似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形而上和形而下、科学精神和生命情调的辩论。这么说不太好理解,对吧?举个例子,一个学气象物理的人看天,首先想到的是云分为几层,今天会不是下雨,是晴天还是阴天。因为根据课本上对于晴天的定义,有若干层以上的云彩就是阴天了,然后做统计数据,判断会不会下雨,这是学理科的,重逻辑推理;而一个学古典文学的人看天,首先会感慨一番,“天何言哉!”然后看星星,想到人的眼睛或者心灵,看月亮想到常娥姑娘在里面是否和我一样地寂寞,看到天要下雨,就想唱《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这是学文科的。庄子就好像是后者,而惠施就好像是前者。
    同样看到一棵百年老树,庄子会感慨一番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比如说,还是没用的好,如果这棵树长得好看,可以观赏,结的果子又好吃,还能存活那么长时间吗?而惠施看到同样一棵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这树能盖什么样的房子,能做几块棺材板等等。所以,惠施永远无法理解庄子,偏偏又喜欢问庄子,喜欢辩论。庄子只好讲故事、讲寓言了。
    庄子和惠施的沟通难,现代人的沟通更难。现代社会楼高了,科技发达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反而少了。有时候,多年不见的的老朋友聚会,你突然间发现,他说的话,你听不懂了。你觉得和他交流已经很费劲了,没意思了。很多人精神上郁闷,不知道该相信谁,该给谁说。所以,有很多现代人的真实生活听起来就像寓言。比如说,2008年6月23日《京华时报》上有一则报道,50岁的云某是北京一家公司销售经理,经济宽裕,日前在一所学校偷笔记本电脑,被当场抓获。云某说他常烦躁不安,便开着别克车去偷东西。这个过程让他感到刺激,烦恼得以消除。
    云某的行径令人匪夷所思吧?口袋里有钱了,精神和心灵却更空虚了。不是有句调侃的话嘛,叫“穷得只剩下钱”了,灵魂无处安放了,怎么办?麻醉了再说。用什么来麻醉呢?用极端的荒唐之举,比如开着别克偷东西,要的就是那种刺激。比云某的行径更让费解的是,吉林四平市一官员,白天当官,晚上抢劫。这则报道来自2008年6月25日《东亚经贸新闻》。报道说,5月30日晚,四平市电视台主持人明宇在自家小区内被抢。警方通过技侦手段于6月2日晚在劫匪家中将其抓获。可令人吃惊的是,劫匪竟然是四平市铁西区统战部副部长于海滨!警方并案分析认为,四平市近几年发生的11起手法相同的抢劫案件,均系于海滨所为。熟悉于海滨的人称,于平时谦和、稳重,曾被评为四平市级先进个人,他落马后,被市民称为“温柔劫匪”。
    一个在职的副部长,有着美好前程的先进个人,妻子漂亮贤淑、儿子孝顺听话,夫妻收入颇丰,感情恩爱,曾是当地令人羡慕的家庭。可就是这样一个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却犯下了让人不可思议的抢劫罪,而且一抢就是十多宗。更令人蹊跷的是,这个“头脑清楚,精神正常”的领导干部,抢来的东西从来就没有动过,和他朝夕相处的妻子竟浑然不知其抢劫之事。
    于海滨为何要去抢劫?知情人据此推测,他可能由此发生心理扭曲,再加上他是学哲学的,爱较真,最终导致误入歧途。有一点是肯定的,他的心理出问题了,精神上有病了,且病的不轻。
    看多了庄子的寓言,再看看云某开着别克偷东西解闷和副部长白天当官、晚上抢劫,是不是比庄子讲的更像一个寓言?
    我为什么选择讲庄子?我就怕自己在追逐财富和名利的路上,精神方面出问题。物质上的富足并不能解决人类的精神危机,这一点已经现实所证明。所以,幸福感和幸福指数已经成为时髦的语言。
    物质再丰富,精神上疯狂了,变态了,也不会幸福,反而更迷茫了。当人心变坏了,当眼里只有金钱时,人活得其实很恐惧,很可怜。有个笑话: 某人手指被玻璃划破,到医院要求包扎,医生开了一张化验单,叫他先去做个心电图。某人问道:“只是手指破了,做心电图干什么?”医生怒道:“这点常识都不懂———十指连心嘛!”
    笑话仅仅是笑话吗?寓言仅仅是寓言吗?好好读庄子吧,这比出几本书更管用,因为他能帮我们找到生活的自由和快乐,找到我们失去的童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