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也。 天下的民众之所以遭受饥饿,是因为统治者的赋税太多的缘故。因为饥饿人民就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拱。故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本章要义:指出柔弱是生长、长寿的要诀,人不能够到处逞强。处事这样不逞强,身体锻炼也一样不能过分强壮。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yú)?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张: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自然的规律是不是如制作弓箭一样?将高翘起的部位压平或削平,不足或低下的部位进行垫高或辅加垫板加强,这样力量平衡,劲道足才可组成射箭的弓。有多余的要减少,不足者要补足,制作弓箭的原理就象天理一样。自然运行的原理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而人际社会的运行规律则相反那就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什么人可以执行损余而补足天下的?唯有得道的圣人。因此圣人行事看起来象没有做什么事,领导促成某些事的发展,但却不居功。象圣人这样的行事方式就是:不想树立榜样啊(不尚贤)。 本章要义:“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自然界的运行原则。按自然行事才可长久。 《老子》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受国之詬,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因此圣人说:能够代表人民承担全国耻辱的就可以成为国家的领导者(现代的原始社会研究报告中,就有部族头领要成为头领的仪式就是接受全族人啐唾);可以代表人民承担国家灾祸的人就可以成为国家的君王。正确的话,我们听起来却好像不现实一样。 本章要义:“以柔克刚”是中国人独有的世界观,也可以说这观念来源于《老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