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道与自然相交相融 自然事物美的形态多样,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都是自然的感性形式,给人带来欢愉。日本人亲近自然,崇尚自然中最质朴的元素,并将真挚而直观的情感沉浸于自然之美中。正如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说的那样:“人的自然化是情感(心里)本体的建立。” 20世纪西方美学在日本广泛传播,并在日本确立成为一门学科。日本作为一个群岛国家,四季分明并且气候变化多端,有着许多日本独特的自然风景和自然景观等。因此,日本人自古以来对自然以及自然美情有独钟,并且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日本的茶庭、茶室、茶具就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那份寂静气息,让人直接感受与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来一场心灵的会晤。日本人对自然的观察十分深刻,无论是在艺术的创作还是表达上都能看到自然的影子,对自然美学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 二、茶道的审美表现 茶道大师千利休将日本茶道的精神总结为“和、敬、清、寂”四个字,后来这四则也成为了日本茶道文化的行为规范和不二法则。 日本茶道中的“和”是指和谐、和悦。它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和谐,还体现了支配着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在茶道的礼序中,要求每个人的动作需要十分端庄、严谨。主人要时刻的为客人着想,营造和悦、温馨的饮茶气氛。客人也不仅要及时领悟主人的美意,也需要对主人的心意作出评价,使整个茶室充满和睦的气氛。茶室中的装饰和点心等需要与茶会的主题相协调,也要与季节相适应,使人们内心的情感与大自然有浑然一体的结合,达到“赏天地自然之和气”的目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境界。 日本茶道中的“敬”是指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上下有序、没有贫富和等级等世俗偏见。虽然日本茶道形成于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封建社会,但是在那一方小小的茶室中却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平民与贵族促膝长谈,没有一切世俗偏见。原本茶室设有“贵人入口”,后来改为所有客人一律从“侧门”出入。这确实体现了禅宗的精神。即便是武士,也需要把佩刀放置门外才能进入茶室,体现出茶室是个众生平等的空间,所以严格禁止阿谀奉承、傲慢无礼的举动。茶道还强调待客需要至诚至心,主客之间要相互以慈悲之心构建良好关系。在客人进入茶室时,主人要将水倒入洗手钵里,用流水声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与敬意。客人也需要对室内书写挂轴行礼,表示对禅僧的敬意。这些现象都彻底体现日本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曾说:“此道最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妒忌能手、蔑视新手,最最违道,须清教于上者、提携下者。”这是禅宗力主排弃的完全意识化的自我和执着的自我,是希望茶室里主客以心传心的促膝而談,排除一切杂念和欲望的交流。点示出茶道与禅宗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敬”的意识。 日本茶道中的“清”主要指茶庭与茶室需要经常打扫,保持干净整洁,还强调饮茶者自性清净,没有任何世俗杂念。整洁清新的茶室不仅可以舒缓人们的压力,还能让人们获得自由和自然美的体验。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村田珠光大师创建的草庵茶室,为了追求空无的禅宗境界,庭内的空间是空空如也,茶道的发展方向也偏向清冷的格调。茶庭的一角有石水锛,用来在喝茶之前漱口、净身。为了解决茶庭的夜间采光问题,安置了石灯笼作为照明物。茶室也一般处在茶庭中一个幽静寂寥的位置,这些都营造了一种清冷通幽的艺术境界。这种清冷的审美意识使人在清净无垢的茶室中净化自我,获得向上的力量。“这种清冷的艺术格调表明了主体的超凡脱俗性,从而促成了茶道寂的形成和发展”。 日本茶道中的“寂”是指幽静、空寂,是最高的幽玄境界。千利休大师明确的将“空寂”作为茶道的最高美学理念,反对贵族书院式茶道。千利休强调“空寂”的根本就是贫困。这个不是根本意义上的贫困,而是不为世俗的名利而动,是将“空寂”定义为“贫困性”的一种审美情趣和审美原则。纵使物质生活贫困,但是精神生活是纯粹和丰富的,充实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了茶道以“空寂”为中心的幽玄美。 所谓“寂静”,还体现了禅学精神,寂可以指涅槃、空无、静寂。当日本茶道否定了一切主体,便进入到一个“无”的世界,没有颜色、没有声响。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放逐自我,抛弃所有的心理和生理的束缚,创造出新的艺术品和艺术表现形式。“其实无在艺术领域被看成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出发点” 三、结语 日本茶道是具有日本民族内涵的审美性文化。日本茶道顺着潮流的发展已经融入现代紧张的社会氛围之中。许多人将茶道作为一种人生修行的手段,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内涵,修身养性。特别是日本,茶道是日本女性出嫁之前的必修课程。日本茶道不仅涵盖了日本人民的生活规范,还孕育了日本人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日本人也将喝茶这么简单的日常行为升华到伴随着强烈仪式感的艺术境界。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民族内部的活力和文化艺术的美学内涵,并对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强国战略,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者:何雨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