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牟宗三:学贯中西的新儒家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语文报大学版2009年第10期 佚名 参加讨论

    编者按:
    纵观百年来中国主要思想潮流,不外乎左派——新左派,右翼——新自由主义,以及新儒家。新儒家为何竟能与左右两派思想分庭抗礼,隐然成鼎足之势?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思想?他们究竟是只会钻在故纸堆里做学问,面对西方现代思想就会战战兢兢的老古董,还是勇敢地弘扬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抗争的国学斗士?抑或两者都不是?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实际上,新儒家不仅仅只会钻故纸堆,困守书斋。熊十力参加过武昌起义,是革命元老;梁漱溟曾经积极推进乡村建设,希望通过重建乡土社会来拯救中国,同时他还经常参与时政,比如抗战时去延安考察,与毛泽东彻夜长谈,建国后又为了替农民请命和毛泽东公开叫板;徐复观是国民党少将,被熊十力一语“喝醒”,改而师从熊十力。新儒家也不是仅仅只懂得国学,排斥反对外来文化。牟宗三中西哲学兼通,曾经翻译了康德的三大批判,平生致力于会通中西哲学;杜维明是哈佛博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成员。这就是新儒家,他们无论是为人为文,都足为万世师表。
    新儒家公认的有三代学人。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方东美、钱穆、冯友兰、贺麟,这是第一代;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是第二代;杜维明、余英时、刘述先、成中英、蔡仁厚是第三代。这三代学人各有所长,下面介绍一位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北方天寒,其夜如冰,白天虽有太阳,却总让我这个南方来的人觉得那像是纸糊的——没有一丝热度。这样的天气,宁愿待在屋里,没事翻翻书,上上网,倒也还比较惬意。
    这两天看的是牟宗三先生的书《中西哲学会通十四讲》,本来是上课时老师介绍的,在图书馆没找到,就找同学的借来看,结果一看下去入了迷,于是花费大钞若干,翻印了一本,拉拉杂杂中挤出时间来竟然也看完了。这本书其实只是他著作之余韵。它的主要著作有《心体与性体》《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圆善论》《现象与物自身》等等,另外还翻译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
    牟宗三先生是山东栖霞人,在新儒家第三代里最有深度。关于他有一些趣事,我们都知道徐复观因熊十力一语被“喝醒”,却不知牟宗三也因熊十力一语而觉悟。据牟先生自述他在上中学时,连小说都不能看,《红楼梦》《水浒传》之类高级一点的小说,到上大学预科才看得了,“初到北京,连报纸都看不懂。”虽然功课不错,但大都是苦学而来,没有多少巧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混沌刻苦的人,因和熊十力谈话,熊一席怒吼,一句“良知是个呈现”,牟先生竟因之觉悟,日后成为新儒家一代宗师。
    牟先生在书中不但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各家各派,而且也兼及中国的各种思想潮流,从儒家到道家再到释家,从《论语》《中庸》到《法华经》再到《唯摩诘经》,从陆王之学到老庄哲学再到禅宗,都被先生囊入书中,并为我们开辟了一种新的视域来让我们以新的角度欣赏之,慎思之。各家各派一一罗列,使人读来顿生“星垂平野阔”之感。牟先生发自己之洞见,其中内容充盈浩荡,兼收并蓄中西各家学说——以康德为法门融会贯通中西哲学,并由之开出新境界,使儒家学说得享安顿之所,又有“月涌大江流”之态。
    但是不知为何,牟先生写书,总透着那么几许苍郁之气。就书中语言来说,生峭清冷,并多有不平之意,就如大江浩荡东流,但却恰逢冬季,让旁边吹着风的人感到了那么些寒意。我想原因或许有二:一为牟先生个人性格就是雄浑朴实,混沌坚毅的那种,所以为文不求字句精巧铺排,有很多字句显得冷涩;二则为牟先生生于清末,长于乱世。那个时代读书人见中国辛酸积弱之态,盛世不再,威仪全无,自然也就生出了一股悲怆之气,无论是熊十力“独自登高,苍茫望天,泪盈盈雨下”,还是唐君毅说东方文化花果飘零,都有着这样的苍凉。牟宗三先生也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写书为文自然也会有那么几分沉郁清冷之气吧。所以我本想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来形容这本书,但是后来想了想,还是改为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毕竟青莲之飘逸与工部之沉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最后还想谈谈的是我不揣冒昧提出的一个小小质疑。牟先生谈到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超越的实在”论,并评价说“这些思想都是世纪末衰世的‘纤巧’哲学。现代人是纤巧,纤巧很不好……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都是纤巧”。但是我觉得海德格尔绝非如此“纤巧”,他的哲学虽然更多在讲诗意和人生,但是不止是纤弱而是一种境界了。为什么牟先生会做出这样的判断呢?我想这是与康德哲学的一个巨大的问题有关,在康德哲学里面现象界里的客观存在只有通过来自本体界的“物自体”作为外部原因才能被感觉到。但是问题在于原因作为十二范畴之一种,是属于现象界的,不能用于本体界。认清这个之后再来看海德格尔,就会发现他的哲学对于弥合现象界和本体界的鸿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牟宗三先生平生致力于康德哲学,可以说将康德哲学与新儒家结合到了极致,“跳进去”也就不容易“跳出来”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觉得海德格尔等人有着“衰世的纤巧”的同时,却没发现自己也有着“衰世的苍郁”的原因吧。
    但是不管怎样,是牟先生的这本书让我第一次品味到了中西哲学会通的愉悦,更何况我还一直为康德而倾倒呢。这本书一边让我了解到了康德的浩瀚哲学星空,一边又让我知道了中国道德本体哲学的月映大江,其中幽微畅神处,令人欲辩忘言。
                                                       (作者系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