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湖南韶山,毛泽东就开始接触了到传统兵家思想,后来,在进入长沙深造之后,毛泽东从杨昌济处重新审视了当时国内的基本情况。《讲堂录》存放于在韶山毛氏故居,该笔录对杨昌济的军事思想有所记载。例如,“两军交绥,安者胜矣,娇则必败;……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杀人以生人;以久致胜。即恒之谓也,到底不懈之谓也……”。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壮大过程与无产阶级的暴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但不是绝对的。无产阶级的斗争革命才让中国共产党站住了脚,并取得了国内政权的领导性地位。毛泽东同时能将战争熟练的运用在中国社会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思想也就是从理论与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二、唯物论思想在毛泽东军事哲学中的体现 毛泽东同志解释了战争的目的性,他认为,从深层次上说,战争的本质在于保存己方,消灭敌方。这本质性要求需要从战争开始直至战争结束,在战略与战术中都完完全全的贯彻下去。在所有的战争要素中,战争目的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开战时,保存自己的实力,就取得了消灭对方的优先权,在完全歼灭敌方之前,我方要进行全方位防御,在战斗中保存、壮大自身力量,待战争形势利于发动总攻时,再集聚集优势力量,全力歼灭敌方。所以,如果敌强我弱,我方就应该做好防御的准备,抓好时机再进攻,这才是保存自己的根本选择。 歼灭敌人是进攻战争的首要目的,而保存自身则退居其次。但是,在防御战争中,则需要做好保存实力工作,然后再想办法消灭敌方。在战争进行阶段,要对战情有冷静的分析,对比敌我力量,这才有可能下达作战计划,有效动员一切武装力量,最终取得胜利。 毛泽东也对战争的胜负做了思考,他认为,何方取得战争的胜利完全在于如何运用主客观条件。条件要素包括了经济、政治、军事、领导人、人民等等。所以,对待战争胜负的判断不能太过匆忙和片面,不能仅凭敌强我弱就做出判断。不能让唯心主义占了上风,也不能相信鬼怪的说法。战争领导人要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分析战争,对物质条件要有充分的认知。如果我方占有了优势的物质条件,但也不能放松,军队领导人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人的优势与物的优势相融合,取得战争胜利的机率也将得到提升。 三、辩证法思想在毛泽东军事哲学中的体现 在长期的武装斗争中,毛泽东同志逐渐的总结了军事斗争理论,并形成了军事辩证法思想,该思想在战争的认识、准备、参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革命实际,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融入了马列主义,对基本的军事问题进行的全面阐述,进而得到了军事辩证法思想。 (一)对战争起源与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内在关联。事物的特殊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本质。在考察了当时国内革命、政治、战争与经济情况以及分析了战争矛盾之后,毛泽东同志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不仅是马列主义战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对人类的社会形态做了预测。 (二)对战争的主客观矛盾做了深刻解读 战争中的敌对双方力量可能会发生突发性改变,胜败难以明确。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作为特殊运动,战争中还是蕴藏了许多规律,需要对其深入探讨。毛泽东认为,同其它事物相似,军事一样存在着规律,都可以在思考之后得到认知与深化,它也是客观的存在。为此,可以肯定的是,在战争中,就需要对地理、军事、经济等战争要素做好分析工作,掌握其发展态势。在战争中,人要认识其规律,就要学会观察、思考,进而运用战争规律,最终获得控制权。可见,物在战争中是被毛泽东赞同的,另外,他也赞成人的主观作用。所以,辩证法思想在毛泽东战争观中得到了体现,并不断向完善发展。 (三)军队建设中的辩证法思想的具体应用 从秋收起义开始,毛泽东同志针对当时国内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军队建设的基本纲领,如理论、原则等。在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中,也包括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要素,这也是对其思想的丰富过程。毛泽东认为,组织人民建设军队,不仅可以打仗,还可以促进生产、工作,能够让人民自己保卫自己。人民群众参加军队,可以巩固军队力量,规范军队建设的轨迹。在战争期间,人民军队不仅充当了巨人组织的角色,同时也在战争中参与生产,自给自足,巩固革命力量。 四、认识论在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中的体现 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强调:“研究军事理论,研究战略和战术,研究军队政治工作,刻不容缓。”他认为军事理论也是一种“军事认识”。军事理论来自军事实践,军事理论的正确与否,需要从军事实践中产生与考量,军事实践是军事理论的应用场所。实践产生认识,产生理论。战争实践是人们认知战争的关键,关于战争的认知也只能在战争实践中得到修复与完善。《实践论》记载了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对理论、实践有充分的解读。军事理论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是对实践的总结,但也会促进实践或者阻碍实践,当然也会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修复。 在毛泽东的许多作品中,对政策、军事计划与理论、军事方针与路线都有深刻的描述。这些概念本质上都是“实践的产物”,“认识的结果”,“用来指导战争实践的”,“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刻的验证”;但它们“所反映的军事本质并不在一个级别上”,“在实现由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时它们也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说来:1.军事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揭示战争规律的,比较深刻和准确地反映了战争的现象,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2.军事路线是“向实践靠近了一步的军事理论”。毛泽东认为,在分析了中国具体革命战争的情形之后,加入马克思原理对完善战争路线、促进战争的胜利有积极作用。3.在认识转换过程中,军事政策、方针、计划是转换的体现,对战争实践有着指导的作用,是理性的认识。 五、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毛泽东军事哲学中的体现 历史也是毛泽东的思考对象,在总结了前人的军事思想之后,毛泽东加入了唯物史观,这加深了对战争的基本认识,也对战争的概念作了崭新、科学性的完整叙述。 在观察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之后,毛泽东加入了马克思基本理论,认为中国的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本质上是因为是人民的战争。他认为,人在所有的事物中是最为宝贵的;虽然在战争中武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战争的胜利并不一定与武器有关,物不是决定因素,人才是;在历史创造过程中,人民起到了根本性作用;为了消灭敌人,就需要动员人民来参与战争。从毛泽东的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要在武装革命中起到领导的作用,要懂得吸收人民的力量,发挥人民的作用,组织人民参与革命。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军队为骨干的军队建设思想,结合民兵、游击队与正规军的优势,打击敌人,并坚持多种形式的人民斗争。比如,军事性的斗争、武装性的人民斗争等。也就是说,要坚持团结的原则,吸收进步力量,吸收社会各阶层,将军事性斗争作为统一战线中的主导,以及以广泛的文化、外交、政治等非军事性的运动作为辅助。作者:杨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