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红楼梦》的哲学要点(9)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2006年我到台湾中央大学去客座,在桃源机场的时候校长刘全生问我,你这回要讲些什么?我说你们现在讲些什么?他说我们的学生现在整天都在背四书五经。我说我这回正好可以给你们补充一下,四书五经讲的是重伦理重教化重秩序,我可补充一下,这次带来“我的六经”,讲《山海经》、《道德经》、《南华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红楼梦》我的圣经。讲重自然重自由重个体,现在你们背的是静脉,我补充的是动脉,或者你们的是动脉我的是静脉,这样就更完整了。他很高兴。确实是这样,这两个都有道理,可以互补。薛宝钗是什么载体?是重教化重伦理的孔孟载体,她投射的是儒家文化,林黛玉相反,投射的是庄禅文化,这就形成一种悖论,儒家重伦理重教化的文化,化为个体的生命就是薛宝钗,她应该是儒家文化的精彩极品,是儒家文化美的极致。林黛玉属于庄禅文化,也是精彩极品。贾宝玉常常在她们两个人之间彷徨、徘徊,只不过在当时的天平上他更倾向于林黛玉,因为在家庭专制的语境下,也就是重秩序重伦理太沉重的语境下,他更倾向于林黛玉,就是要强调重自由重个体,宝黛偷看《西厢记》就是这个道理。相反的两个人物形象所负载的思想都是有道理的。过去讲林黛玉是个悲剧,没想到其实薛宝钗是更深刻的悲剧,都是悲剧。林黛玉的悲剧我就不用多讲了,王国维讲的最好。如何造成悲剧?是共同关系的结果,不是哪个蛇蝎之人不是什么坏蛋把她害死的,是最爱她的一些人共同关系的结果,是无形中的一种共同犯罪,包括贾母、贾宝玉无形中进入一种共犯结构,构成无罪之罪,不是法律上的罪是情感上良心上的罪,王国维很了不起,他揭示了悲剧乃共同关系的结果,但是他只说林黛玉的悲剧,没有说薛宝钗的悲剧,其实薛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我们注意一下,薛宝钗吃什么药?她吃的是冷香丸。《红楼梦》把她界定为冷人。
    我的《红楼四书》第三本叫《红楼人三十种解读》这是我读书当中的一个发现,发现《红楼梦》里面有一百多种共名,这是曹雪芹的概念,什么通人啦,什么冷人啦,什么怯人啦,什么卤人啦,富贵闲人啦,还有槛外人等等,一共一百多种,我选了三十种最有代表性的共名来解读,解读到薛宝钗的时候有两个概念。最适合她的,一个是通人,一个是冷人。外头有两个说书的到贾府来,看到薛宝钗,说赶紧躲开,她是个冷人,表面上很冷,而且吃冷香丸。可是薛宝钗的悲剧就在这,她的内心是热的,因为内心太热了才需要吃冷香丸去调节,也就是说她的悲剧是把自己青春的火焰、生命的火焰、情爱的火焰硬用冷香丸把它压下去,这是更深的悲剧。别看林黛玉老流眼泪,这说明她的痛苦在不断地宣泄,而薛宝钗没地方宣泄,硬是用冷香丸把它压下去,这实际上是更深的悲剧。曹雪芹把两种不同类型的悲剧都写出来了,他没有把薛宝钗写成封建主义的代言人,不是那么简单的。论证的时候如果用意识形态的语言去套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用一种概念去套丰富的心灵,就会变成一种假叙述,提出的问题是假问题,不是真问题。过去文学研究所的俞平伯老先生说中国人看《红楼梦》时说常有拥黛还是拥钗之分,争论起来往往拳头相向,褒此抑彼,势不两立,其实两者恰恰是曹雪芹的灵魂悖论。
    《红楼梦》的第五个哲学要点是澄明之境。我在《红楼哲学笔记》里面有一篇论述澄明之境。现在时间已到,不能细讲了。我用两分钟简单地说一下,所谓澄明之境,乃是从无明之地进入有明之境。即从黑暗转向光明。这是佛家的说法。海德格尔讲述澄明之境,其实是讲述时间线上的横向超越,与中国的天人合一相通。《红楼梦》重新定义乡境、止境、幻境、诗境等,都追求澄明之境,追求天人合一,追求瞬间永恒。时间已经到了,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要说,就是这个大礼堂给我一个很深刻的印象,1962年老诗人郭沫若到这里访问,当时我们系里的老师让我来会场见见郭老,所以印象非常深刻。那天我就坐在底下听郭老演讲,郭老的演讲很短,但最后的情景我记住了。郭老高喊:厦门大学万岁!所以我今天也要高喊:母校——厦门大学万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