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出一个新问题 科学允许继续追问,允许提出新问题;哲学同样允许继续追问,同样允许提出新问题。按照这一原则,本文继续追问的问题是:研究中国哲学,能仅仅局限于这部书那部书吗?能仅仅局限于这一子那一子吗?本文提出的新问题是:书中的道理在书外,人文的道理在天文。所以,研究中国哲学应该重视书外的天文。诸子论证问题的根本依据出于太阳历,所以研究中国哲学应该重视诸子之上的太阳。 本文以太阳历为基础重新讨论中国哲学,不当与谬误,敬请批评。 二、书中的道理在书外 中华大地上的人文从何处来?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从天文来!请看以下七个论断。 其一,《周髀算经·商高定理》:“古者包牺立周天历度。”① 其二,《周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② 其三,《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③ 其四,《周易·贲·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④ 其五,《黄帝四经·经法·四度》:“动静参于天地谓之文。”⑤ 其六,《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天纬地曰文。”⑥ 其七,《鹖冠子·度万》:“天人同文,地人同理。”⑦ 七个论断共同告诉后人,人文的根源在天文。所以,研究中华大地上的人文必须重视书外的天文。 三、太阳历奠定的基础 诸子论证问题的根本依据在天道。天道的根源在何处? 1.太阳历与天道 其一,《周髀算经·陈子模型》:“日中立竿测影,此一者,天道之数。”⑧ 其二,《逸周书·周月》:“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⑨ 其三,《管子·枢言》:“道之在天者,日也。”⑩ 其四,《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第一个论断告诉后人,日影之数就是天道之数。第一、第三个论断共同告诉后人,太阳本身可以代表天道。太阳表达的天道,是可道之道,是可以测量、可以定量的道。 第二、第四个论断共同告诉后人,春夏秋冬可以论天道。春夏秋冬是如何区分出来的?《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告诉后人,是由日影长度区分出来的。春夏秋冬属于太阳历,太阳历可以论天道。一个字叫道,两个字即天道。 道,第一发源地在太阳。 今天看来,太阳回归实际上是地球公转,太阳之道,源于地球的公转。地球公转之道,完全是“可道”之道。 道,另一个发源地在日月关系。请看以下三个论断。 其一,《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又:“阴阳之义配日月。” 其二,《礼记·哀公问》:“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 其三,《尸子》:“昼动而夜息,天之道也。” 日月可以论阴阳,昼夜可以论阴阳,日月两者联合可以论道。 道,第二发源地在日月关系。 日往月来形成的昼夜,今天看来,实际上是地球自转决定的。道,也可以源于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之道,完全是“可道”之道。 2.阴阳 阴阳是诸子论证问题的重要依据。阴阳的根源在何处?请看苗族、彝族、汉族三个民族的论断。 其一,《苗族古历》:“冬至阳旦,夏至阴旦。” 其二,彝族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两截,两截分阴阳。” 其三,《周髀算经·日月历法》:冬至阳,夏至阴。 阴阳,第一发源地在太阳。 阴阳,第二发源地在日月关系。请看以下三个论断。 其一,《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日为阳,月为阴。” 其二,《周髀算经·陈子模型》:“昼者阳,夜者阴。” 其三,《周易·系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 《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告诉后人,冬至夏至定位于日影长短两极之下;日影最长点为冬至,日影最短点为夏至。冬至夏至,可以论寒暑,寒暑可以论阴阳。以寒暑论阴阳,论出的是周岁的阴阳。周岁的阴阳,决定着万物的生死,决定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太阳本身可以论阴阳。 日往月来决定着昼夜,昼夜可以论阴阳。昼夜论阴阳,论出的是周日的阴阳。周日的阴阳,决定着万物的动静。百灵鸟昼动夜静,喇叭花昼开夜闭,昼夜是自然万物必须遵循的法则。 日月联合可以论阴阳。 四、道(太阳法则、日月法则)解答的问题 关于哲学,哲学家们所下的定义并不相同。何为哲学?冯友兰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判断标准:“知其内容,即可知哲学之为何物。”冯友兰先生指出,哲学包含三大内容,即哲学三大基本问题;用希腊哲学家的话说是:物理学,伦理学,论理学;用现代术语说是: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 宇宙论论的是宇宙如何发生,人生论论的是人生终极坐标,知识论论的是对自然世界、自然百科的认识与解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