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器却月壶 紫砂器上的中国哲学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揉和黏土制成器皿,器皿中央是虚空的,才有作为盛物之器的作用。天下容器众多,不独陶瓷,玻璃、竹木、金银铜铁……各类材质的容器都有虚以盛物的功用,为何紫砂器给人的印象格外深刻?不止独享茶客专宠,即使不饮茶的人也为其吸引,尤其深得文人雅士喜爱,古往今来也不知为其费了多少笔墨与心思。 《庄子·天地篇》有言:“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形体不凭借道就无法产生,产生了的形体如果不具备德就不会明达。这道理可与紫砂工艺发展互为印证,紫砂器的出现遵从事物产生的根本规律,而它能从众多器物中彰显以至盛行则具备了诸多因素:紫砂器作为一种杰出的手工艺制品,其泥料稀有天然,工艺独特精妙,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功能经世致用,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合一。 技术与艺术、宗教、哲学的关系向来密切,手工艺本身就是人对自然的模拟和对人生的思考。小小一只紫砂器,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佛家所说“芥子纳须弥”,以浅托深,以小寓大,不仅在物质方面给人以切实的享受,也在精神层面给人以共鸣与慰藉。紫砂器具备丰富的形式和深厚的内涵,可满足不同人群需求,雅俗共赏,上自庙堂贵胄,下至升斗小民,皆可各得其所。 泥料·天然 紫砂取材于宜兴丘陵山间的天然矿土,可以不添加任何其他材料而单独成器,具备纯粹的品质和良好的可塑性。其独特的分子排列结构,在成器后表现为一种特殊的颗粒起伏而又细腻平滑的肌理,质朴而无土气,光泽内敛,毫无浮艳,在视觉上便给人天然的亲近感;由于紫砂所具有的双层气孔特质,利于发挥茶性,以紫砂壶泡茶使人在味觉上的享受更胜一筹;在触觉方面,紫砂触手温润,无玉瓷之冰冷,无金属之坚硬,故而人们尤其喜爱把玩。目前,在世界其他地区尚未发现相同性质的陶土矿藏,紫砂的诞生可谓承天地之精华,得山川之灵秀。 紫砂泥有“五色土”之称,颜色分类繁多,现代大致分为红泥、紫泥、绿泥三大类,红泥艳而不俗,紫泥深沉内敛,绿泥古雅有致。不同的砂泥调和配比,又可产生新的颜色和质感,由于本质天然,配泥调砂后的色彩不显驳杂混乱,颇有君子和而不同的气质。 “水火既济而土合”,紫砂陶是五行相谐的产物,人力与天工的结合。经过窑烧,泥料的颜色和性状会发生微妙变化,且同一泥料在不同温度气氛条件下呈色又不相同,令人匪夷所思。现代许多陶艺家恢复古老的柴窑工艺,其目的便是在温度难以精确掌控的情况下,期待造化之神功。 人对泥土的感情十分深厚,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神灵以土造人的传说,我国有女娲抟土造人的古老神话。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都离不开泥土,旧时离乡背井之人常揣一把乡土在身,以慰思念,到了外地如果发生水土不服,会以水调一点乡土喝下,据说可以治病。港台地区的同胞以及海外华人钟爱紫砂壶,乡土之情也是其中之意。 “尚陶延古意,排闷仰真茶”,古人饮茶可发思古之幽情,究天人之际会,今人饮茶更多一份对自然的眷恋。在城镇化建设飞速推进的今天,村落已逐渐消失,人们生活于钢铁丛林,与泥土日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茶成为一种休闲放松、缓解压力的有效方式。饮茶时一持紫砂在手,茶为木之英,壶乃土之精,人与自然的联系就建立起来了。壶的妙处不仅在用还在于养,养壶是一件让人入迷之事,紫砂壶久经茶水滋润,再加主人精心呵护,会日益温润,人养壶,壶亦养人,物质与精神相互渗透,虚实相生。 工艺·精妙 关于紫砂工艺的起源,有“异僧卖土”和“金沙寺僧澄泥抟壶”的传说。金沙寺历史上确实存在,而金沙寺僧已渺不知名。无论传说真假,紫砂壶与佛家有关是确实的。紫砂壶创始于宋代,早期只用来煮水,直到明代改革了饮茶方式,变龙团煎煮为芽茶沏泡,紫砂的双层气孔特质最宜发挥茶性,至此因缘和合,紫砂壶从“潜龙勿用”一跃而“飞龙在天”,成为公认的泡茶利器。中国佛教的禅宗,重视自觉的智慧和当下一念心之顿悟,开创出独特的禅茶文化,紫砂壶因茶而兴,自然少不得与禅茶发生关联。 “技也近乎道”,紫砂器制作工艺精妙,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工艺中独树一帜,以泥片的拍打和镶接来造型的方法,使紫砂器成为造型最丰富多样的陶器,这种特殊的成型技法,突破了方与圆、曲与直的二元对立,极大拓展了表现空间,达到可方可圆,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刚柔相济的境界。中国人奉行“君子智欲圆而行欲方”,紫砂器将此理念表现得颇为直观,十分契合中国人的审美。 紫砂工艺的发展始终是开放包容的,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紫砂工艺汲取了许多别种工艺的经验和方法,采众家之所长,因此发展迅速。明代有诸多外地艺人来到宜兴参与紫砂制作,如徐友泉、陈仲美等人,使紫砂器在品类、造型和风格上都有所拓展。同时,许多文人雅士给予各种建议,如时大彬受陈继儒等学者影响,改大壶为小壶,后来清中的陈曼生参与得更为充分,亲自设计壶型并撰写壶铭,使紫砂器从造型到文化品位都得到很大提高。 紫砂的制作,讲究规矩与章法,其中工具应用十分突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紫砂制作所使用的工具自成一格,其作用各异,形态可人,本身也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 器型·抱朴 紫砂器多不上釉上彩,以素色素形取胜,符合道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理念。紫砂器型大致分为光器、花器、筋纹器三类。光器敦朴,端正肃穆;花器摹拟自然,灵动生趣;筋纹器线条块面起伏,有韵律之美。这些造型都在空与有、虚与实之中变化,或守冲抱一,或贯气如虹;或静穆幽寂,或俏丽轻灵;或沉郁蕴深,或简淡闲远……气韵生动,气象万千。 紫砂的器型多与中国哲学相关,例如太极八卦束竹壶、钟式壶、僧帽壶、莲瓣壶、鱼化龙等,不胜枚举。 却月壶造型体现了儒家“满招损,谦受益”思想,“却”有推辞拒绝之意。此造型由陈曼生设计,整壶近似圆形而下缺一角,如一轮将满而未满的月亮。在汪小迁绘制的《茗壶二十品》中,此壶图形旁有注解:“月盈则亏,置之尘隅,以为我规。”这也是陈曼生设计却月壶的用意,以月亮圆缺互替的变化来提醒自己:凡事忌满。这与老子所说的“大成若缺”有异曲同工之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