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教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佛学思想有很多的智慧,可以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处世与为人。甚至对于我们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环保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那么,佛学里有智慧吗?就说“佛”这个字。它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佛这个字有体有用,从本体上说它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讲是“觉悟”。可见佛学里是有智慧的。 佛学里的智慧很多,我就以下几点做一些粗浅的探究。 第一,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佛教把人的行为称为“业”或者“业力”。业力是人的精神在六道里轮回的推动力。 从佛教业报轮回的理论来看,人的生命层次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是佛教的因果观。也就是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强调,事物中因果规律普遍存在。在时间上,遍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空间上,作用于整个宇宙,就连菩萨和佛也受这个因果规律的支配而不例外。佛教认为。人的行为不管好坏都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力量,即业力。这种业力时时都蕴藏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好的行为,存进的就是善业,坏的行为,存入的就是恶业。这业,就是一种内因。除了内因外,各种形式的外缘不时存在。一旦某种与内因业力相应的外缘出现,那么结果就会显现出来。佛教认为。业力不形成某种果报是不会消失的,有前因必会结果。只是时间地点的问题了。就是老话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世间是由因缘聚合成的,是相互联系的,因不可能永远遇不到缘,今生不遇,那么还有来生,还有生生世世。总要遭遇。因此因果报应谁也无法逃脱。 佛教认为,人所做的不善业有十种,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和邪见,如果谁肯定了上述内容并且已经付诸行动。死了以后要轮回到地狱、饿鬼和畜生的三恶道里去。如果持否定态度。死后可以转生为人,如果再潜心修行。一心向善,那么就可以摆脱轮回而悟道成佛。这就是告诉人们,人的生命层次的高低、生存环境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 说白了。人要想过上幸福生活,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向善,不做危害社会和别人的事情,这样,你的生活没有阴暗面,才会是美好和充实。 第二、生活中要涵养健康的心态 在人的一生中,事业能否成功。涵养出正确的心态很关键。佛家把人生拥有的健康心态叫做四无量心。 ①慈无量心。也就是佛家思想的“慈悲为怀”,就如同儒家提倡的“仁”和道家提倡的“道德”一样。慈心就是爱心,在佛家思想中,有了慈心。这个人的修养就自然可以提高,就能变得宽容。现在很多人都说人心难测,兄弟姐妹之间、同事之间勾心斗角,互相猜忌,人际关系太复杂,大家相互提防。心累。所以,如果有了爱心,就可以宽容地看待周围的一切,那样人际关系就好处了。 所以为人处世,涵养慈无量心的目的在于让人放开心量,不再狭隘,放弃肮脏的灵魂。在于培养为社会献爱心,远离破坏和谐社会的不良情绪。 ②悲无量心。悲心就是同情心,它能对治人的伤害心。就是要做到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为善,帮助别人解决实际困难,把别人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想尽办法帮助解决,哪怕帮助别人时受到各种各样的误解,也不后悔。 ③喜无量心。喜心就是承认别人取得的成就的心态,也就是见贤思齐的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取得的成就,对好人好事要由衷地赞美和祝福,而不是挖苦讽刺和心生嫉妒。 ④舍无量心。舍心就是正确评价自己的心态,是给自己正确定位,不要把自己估计得过高,要用平常而诚实的心态为人处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