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朱熹的学生陈淳编撰的《北溪字义》曰:“道,犹路也。当初命此字是从路上起意。人所通行方谓之路,一人独行不得谓之路。道之大纲,只是日用间人伦事物所当行之理。众人所共由底方谓之路。”①道是经过多数人走过以后,实践证明的可行之路,引申为指导、指示之义。一个人能依照社会规范而行,可谓遵道。指示他人遵道而行的人就是有道君子。春秋时期,儒家与道家都把“道”作为核心概念,“道”成为指示人们遵守的最高行为典范。 “道”是道家学派的核心概念,这种说法向来没有争议。但如果我们以“道”作为儒家的核心概念,指涉礼仪文明的人道秩序,其合理性就需要论证。《汉书·艺文志》载“(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于道为最高”,“六经”是儒家的文本,“仁义”是儒家的德目,“道”则是核心概念。但这段记载一般作为诸子起源论的材料被引用,并没有引起人们对其思想史价值的足够重视。 相比“道”来说,研究者更为关注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诚”以及“中庸”等概念,这些概念更多指向于心性修养。诚然,儒学以心性之学为修己之道的重要内涵,但儒学更注重礼仪秩序的安人之道。张舜徽先生曾言:“余尝博考群书,穷日夜之力以思之,恍然始悟先秦诸子所谓‘道’,皆所以阐明‘主术’,而‘危微精一’之义,实为临民驭下之方,初无涉乎心性。”②张舜徽先生所悟先秦诸子之道为治国之道,与心性无关。儒家作为周代王官学向诸子学转变的第一个学派,其学说远承古代先王之道,近接春秋贵族礼文化,熔铸士人“以道自任”情怀,构筑了独特的“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儒家礼仪之道内含心性,外涉礼仪,既以修身为本,又寄寓安人理想,但其思想精髓是礼仪展示出来的人文教养。搞清楚儒家礼仪之道形成的思想脉络,对于理解儒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当代价值,均有积极意义。 一、殷人尊神,率民而事神 甲骨文中有争议的从行从人的字,原来读为“永”,郭静云先生认为,应释文为“道”。卜辞中的“道”字,都用作“导”义。甲骨文中“道”的用意以及“道”字的字形发展,都能揭示殷商时“道”是一种神妙观念,指涉崇高“指导”信仰。掌握“导”是殷商人祈祷之目的。商王所祈求“导”的作用是指示祺祥的“正道”,故掌握“导”能保证事物的成功。在古代信仰中此种“导”为关键性的祈祷对象,商王祈求“导”,以企望掌握天意,遵守正确的做法。③这揭示出:甲骨文中已经出现“道”字,作“导”讲。王通过祈祷上帝诸神而获得神的指导,按照神的指导行事,王的统治就具有神意,王也就掌握了王道。换言之,王通过祭祀与祈求神灵的行为,获得神意的指导与护佑,体察神道,从而把神道(神的指导)转化为王道。敬神是王道的前提,王道是神指示的王者所行之道。《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就是说殷人笃信神灵,通过率民事神获得神道,建立了神权特征的王道政治。 丰富的甲骨卜辞材料证明,殷人的活动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神权发生关系。自然神、天神、祖先神是殷代的主要神灵谱系,其中祖先神在众神中居于核心地位。甲骨文中有大量的祭祀祖先神的记载。如,《合》30286:“乙卯卜,酒品屯自祖乙至毓。”这是廪辛、庚丁时期的三期卜辞,意思是,乙卯日,用酒、品、屯的祭法,祭祀了从祖乙至小乙(毓)的列位先王先祖。尊崇和祭祀尽量多的先祖,便可以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凝聚子姓部族力量,从而形成方国联盟的稳固核心。殷代神权政治实质是殷王统治的王道政治,但此种王道政治必须以获得神道为前提。获得神道的途径就是“率民事神”。事神是商王的重要职能与技艺,每一个商王都是最高的神职人员,唯有他才可以直通神道,获得王道的合法性。 事神需要以礼为媒介。甲骨文中的“礼”字,其字形构造,意义与用法很早就确定了。据王国维先生的考释,甲骨文中“礼”字字形构造,“象二玉在器之形”,指以玉献祭神灵,后来则指一切祭祀神灵之事。④殷代的祭祀、占卜是非常重要而庄严的大事。商王事神有严格的礼仪程序,不但有必要的物质准备,还要有心理准备,包括祭祀物品、神职人员、观礼人员、主祭者的斋戒沐浴等等。商王正是通过庄严的占卜、祭祀与祝祈之礼获得神意的指示。人们常说,礼仪庄严而神圣,没有庄严也就没有神圣性。礼仪的神圣性最早起源于事神之礼,随后的发展中,社会礼仪也被赋予了庄严神圣意义。唯此,礼才有威严与约束力。 殷商时代庄严而神圣的祭祀仪式就是殷代神道设教的载体。神道设教是古代统治者借助民众信奉上帝鬼神的观念,通过敬事上帝鬼神取信于民的政治模式与教化方式。《象传·观卦》:“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也。”“盥”,谓祭祀时以酒灌地而迎神。“荐”,献,指献牲于神。“颙”,敬。“忒”,差错。“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意谓国君举行祭祀,灌酒而不献牲,其物不丰,其礼不备,但有忠信之心而又肃敬,则臣民观而化之。⑤孔颖达《周易正义》:“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者,此明圣人用此天之神道以观设教而天下服矣。天既不言而行,不为而成,圣人法则天之神道,唯身自行善,垂化于人,不假言语教戒,不须威刑恐逼,在下自然观化服从,故云天下服矣。”圣人“身自行善,垂化于人”,则不须“言语教戒,威刑恐逼”,民众自然观化服从。商王“率民以事神”是以神道获取王道的最好途径。一旦王不能庄严地祭祀神灵,礼仪活动也就丧失了神圣性,王就不能获得神意指示之道,也就意味着失去了政治合法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