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儒家很重视对人的观察和了解,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有知人之明。知人是一种智慧,“(樊迟)问知。子曰:知人。”上篇孔子又说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何以知人?不外乎从其外在表现进行观察。一个人的“内存”是藏不起、遮不住、掩不了的,其文化修养和智慧道德水准如何,会从种种行为举止言论文章中表现出来,有慧眼的人能够从中判断出对方学识、智慧及道德水平的高低优劣。这就是知人之明。 “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篇)。这里指出:知言是知人的必要条件。 不过,知言只是知人的条件之一,并非唯一条件。因为“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篇)。 所以孔子又提醒,应对他人的言词保持谨慎态度:“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篇);仅仅听其言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观其行。“宰予昼寝…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孔子在这里强调的就是知人不易,要对一个人的动机、行为和喜好加以全面考察。 《吕氏春秋》里记载了看人识人的“八观”要诀:“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吕氏春秋·论人》) 三国魏刘劭也有“八观”:“八观者,一曰观其夺救以明间杂,二曰观其感变以审常度,三曰观其志质以知其名,四曰观其所由以辨依似,五曰观其爱敬以知通塞,六曰观其情机以辨恕惑,七曰观其所短以知所长,八曰观其聪明以知所达。”(《人物志·八观》) 《庄子》里也提出了一个观人模型,叫“八验”:远使之以观其忠,近使之以观其敬,烦使之以观其能,猝问之以观其智,急与期以观其信,醉以酒以观其性,杂以处以观其色,示以利以观其廉。 这些都是古人观人识人验人的智慧结晶,值得今人参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