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郭沫若的墨学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国学文化 佚名 参加讨论
至于“节用”与“节葬”,郭沫若认为是一套消极的经济政策,和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老百姓的用是节无可节,葬也是节无可节的。因而,他的整套学说都是以“王公大人”为对象的,“王公大人”的不合理的消费如果节省一些,当然也可以节省一些民力。此外,“节用”与“节葬”的另一个目的,是在反对儒家的礼。 他还说:
    一味地以不费为原则,以合适用为标准,而因陋就简,那只是阻扰进化的契机。墨子的专门强调节用,出节用之外没有任何积极的增加生产的办法,这不仅证明他的经济思想的贫困,像“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的民间音乐,也在所反对之例,简直是不知精神文化为何物的一种狂信徒了。 
    郭沫若从社会生产发展与消费的关系角度指出节用、节葬的弊端,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墨家的节用、节葬的经济政策正是针对“王公大人”提出来的,是当时社会“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的反映,因此不能够全部否定。
    郭沫若对墨子思想中只有一点稍加肯定,那就是墨家的救世的精神,他说:“墨子正是一位特异人格的所有者,他诚心救世是毫无疑问的。虽然他在救世的方法上有问题,但他那‘摩顶放踵,枯槁不舍’的精神,弟子们的‘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态度,是充分足以感动人的。就是这样被人感佩,所以他的思想真像一股风一样,一时之间布满了天下,虽然被冷落了二千年,就到现在也依然有人极端的服膺。” 但就是这一点肯定,他的赞赏态度也非常有限,他随后就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头脑愈简单,愈是容易受暗示,受宣传,因而墨家的殉道精神,在我看来,倒并不是怎样值得夸耀的什么光荣的传统” 。他还说,“墨子本人是一位特殊的人物,那是毫无问题,他存心救世,而且非常急迫,我也并不想否认,但他的方法却是错了。庄子的批评,我觉得最为公允”。“尽管他的人格怎样特异,心理的动机是怎样纯洁,但他的思想有充分反动性,却是无法否认的。在原始神教已经动摇的时候,而他要尊崇鬼神上帝。在民贵君轻的思想已经酝酿着的时候,而他要‘一同天下之义’。不承认进化,不合乎人情,偏执到了极端,保守到了极端,这样的思想还不可以认为反动,我真不知道要怎样才可以认为反动” 。
    墨学由盛到衰乃至中绝,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郭沫若也作了自己的考察,他指出:“墨子的思想从历史的演进上看来,实在是一种反动。他的立论根据异常薄弱。但他的学术一出却是风靡一时,不久便与儒家和道家的杨朱三分天下。揆其所以然的原故,大约即由于他的持论不高,便于俗受。本来殷、周二代都是以宗教思想为传统的,尤其是周代乃利用宗教思想为统治的工具,宗教思想是浸润于民间的。” 至于墨学衰落,郭沫若以为:第一是由于墨家后学多数逃入儒家道家而失掉了墨子的精神,第二是由于墨家后学过分接近了王公大人而失掉了人民大众的基础。 此外,它的所以不传是因墨子后学溺于变而流于文,取消了自己的宗教特质。郭沫若的分析与近代学人的研究几乎都不一样。这是他墨学研究所谓的“人民本位”立场的必然结果。
    三、《墨经》研究
    郭沫若是走在时代浪潮前沿的学者,他当然不可能忽视墨学中很有价值的《墨经》部分。在《墨子的思想》和《孔墨的批判》中,没有关于《墨经》研究的文字。但是在《十批判书》的另一篇文章《名辨思潮的批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研究《墨经》的。顾名思义,《名辩思潮批判》是考察研究先秦名辩思潮。郭沫若注意到《墨经》六篇与《墨子》一书其它篇章的表达形式及成书时间、内容均不相同,其中包含着逻辑学的内容,因而他没有把《墨经》研究放在《墨子的思想》和《孔墨的批判》中,而是与先秦名辩学一起研究。他以《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为材料,考察墨家的“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