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与应试教育的教育实在之矛盾斗争在教育界经久不衰,同时也是社会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并不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因为它牵动着无数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和需求。素质教育提出己久,但是在基础教育中作用甚微,面对这种现状,应该从应试教育存在的社会基础方面分析原因,同时看到差强人意的教育现状之后的光明发展前景,树立起问题意识的同时保持乐观的发展态度。 1问题引入: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什么步履维艰 1.1教育现状分析 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提出由来己久。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赋予了新时期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一时间素质教育成为一些教育学者、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其理念也受到不少校长、一线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推崇与期待。但是很明显,当下的教育现状并未对这种期盼报以温馨的回應,我们所能看到的教育界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天下,素质教育“雷声大,雨点小”,实施现状不尽如人意。 面对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多人把批判的焦点集中在学校方面,学校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工作者们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批评,于是很多学校在这种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去除了月考、期中考、校际考等考试安排,增设了实践活动课程、艺术课程甚至职业教育课程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一类的“实验学校”、“进步学校”不在少数,但是环顾当前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不乐观。学校教育只是对当前教育理念与社会现状的反映,要想改变教育现状,需要创设素质教育实施的环境。 1.2认识误区澄清 意识指导行动。改革应试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我们首先要全面、正确认识这两种教育,以下澄清两点对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认识的误解。 1.2.1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实在而非教育思想 在对应试教育的声讨中有一种声音指出作为一种教育思想的应试教育不符合教育科学与规律。按照这种推论,要改革应试教育需要人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应试,而在于使人得到发展,这就在源头上改变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着眼点与落脚处。但是,应试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吗?稍加思考我们就可以否定这个观点。中外教育史上涌现出无数意义重大的教育思想,但是从来没有哪一位教育家曾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考场得分的能力。即使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也知道,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学习者成才,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只是由于受制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使得教育过于强调通过淘汰和筛选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才形成了当前的教育现状。所以,应试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思想,它是以一定的思想观念为导向,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育现象,是一种教育实在。 1.2.2片面化认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存在一个很普遍的误解即应试教育就是存在应试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可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这是从字面意义上进行的片面解读。一方面,“应试”并不等于“应试教育”。“应试”作为一个中性概念,只要存在考试就会有“应试”出现,而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客观手段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应试”本身并无褒贬之分,只有当应试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围绕“应试”进行,教育才变成了“应试教育”。另一方面,认为可以提高素质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也是极其片面的。应试教育通过传递人类社会中积累的间接经验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展了学习者的知识面,这是不能否认的。只是应试教育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素质教育就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并采取积极、有效、科学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原因分析:从应试教育存在的社会基础找原因 2.1应试教育的观念基础深厚 应试教育背后有着深厚的思想观念基础,我们要分析应试教育的现状,即这种表面事实,就有必要思考这种行为所体现或者所根植的观念。观念并不都是理性的结果,也不意味着绝对的真理,一种观念能否得到信奉并产生巨大影响力不在于观念本身的对错,而是取决于观念是否符合常识,是否符合生活的习惯。 2.1.1“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目的观 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封建教育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在社会主义转型阶段,现代教育同样沦为高考的附庸,尽管古代科举制影响下的教育与现代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对象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从“学生所学内容脱离实际”、“学校教育沦为考试的附庸”,以及“考试作为一种筛选人才的工具”这几方面来看,二者都存在着深刻的同质性,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儒家教育目的观“学而优则仕”的传承。对于科举升官,读书人向来趋之若鹜,这种功利思想体现在今天的高考应试教育中,尽管人们对于教育家所描绘的素质教育的美好场景充满憧憬,但是在教育功利目的观先入为主之后,想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观念算得上是内外交困了。 2.1.2通过教育实现阶层流动的心理寄托 以考试为中心造成了教育的僵化以及学生发展的片面化,应试教育的弊端无需赘述,但是考试的意义不容否定。在社会各方面发展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公平的今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一种客观存在,追求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还需要漫长的过程。分数作为人类社会较为理想的尺度性测量工具,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结果公平,激励那些处于生活困境中的学生及家庭凭靠自身的奋斗,抓住考试机会,通过层层筛选,寻求并登上更大的社会舞台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