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确定后,也就给上好一节课确定了方向。那么设计教学方案,也就成了优化教学策划与实现目标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成为一大关键。因为以怎样的形式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教学内容,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将会营造怎样的教学氛围,能否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等问题都与之密切相关。在设计教学方案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排,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效率最大化。 例如,“水的浮力”设计片断。 教师:刚才上浮的物体我们已经感受到它有浮力了。那么将铁块放入水中是否也受到浮力,从中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提出问题,即下沉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吗? 学生乙:可能有,可能没有。 教师:要制定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学案上设计出方案。 学生丙:先测出物体的重G1,再把该物体浸末在水中(引导观察),读出读数G2。比较它们是否相同。 教师:你怎么得出的(追问)? 学生丙:比较数字的大小,就可以说明有没有浮力。 教师:这种方法可行吗(问其他学生)? 学生:小组合作,四人上讲台操作。实验器材有弹簧秤、钩码、水槽等,其他学生注意观察(一人实践操作,一人做助手,一人记录,一人主持)。 学生:G1为0.55牛,G2是0.5牛,读数变小的原因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教师:实验不但取得效果,而且他们四人配合的相当好,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他有效地将过程启发模式与探究教学模式整合起来。在教学中,要能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并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多次思维,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总之,优化教学过程不仅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更是学生自身的需要。科学学科实施新课程计划,目的就是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社会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者:陈合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