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尖子生报读香港高校热潮持续。香港大学日前率先发布新学年内地招生结果,今年共接超过1.2万名内地考生申请,最终取录363名,包括多达21名“省市状元”(其中10名省级状元),破了历年纪录。 请注意,香港大学只是香港高校中的一员。自从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后,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就是:香港高校对内地尖子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南下的状元也越来越多。从2005年至2010年,香港高校凭借高额奖学金和办学优势等从内地名校口中抢走50名高考状元。2011年,仅香港大学就一举揽走17名“省市状元”,包括北京的3名状元,让近水楼台的北大清华颜面尽失。面对愈演愈烈的状元流失现象,内地高校恐怕不能再假装看不见,也不能再无动于衷。 需要指出,所谓“状元”只是一个符号,状元之争的本质在于生源之争。日前,有报道盘点30年来各省高考状元,发现他们没有一个成为所在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没有做到赫赫有名,于是称“高考状元全军覆没”。即使认同该报道的价值标准,也并不能因此否定状元之争,因为状元代表的只是高质量生源。他们没有被培养成为业界领袖与社会栋梁,也许恰恰说明内地高校教育体制的问题所在。当然,不否认有高分低能,这也是为何极少数高考状元会被香港高校所拒绝。香港高校争夺状元,本质在于争夺优秀生源。 如同企业是通过创新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来获取最大化利润;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为社会提供知识、传递知识,培养有用之才,来获取最大化的学术声誉和教育资源。要更好实现这种使命,有赖于高质量的生源。生源越好,更易于培养更多更优秀人才,也才能让高校更具竞争力。这就是状元之争的本质所在。 内地状元为什么越来越青睐香港高校?固然有奖学金诱惑,但根本原因在于办学质量。自由选择之下,孔雀向南飞。问题是,香港高校为什么有竞争力?归根结底在于一种自由竞争的管理体制和学术环境。如同香港经济是世界上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高等教育也是世界上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也就不难理解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居然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三所高校名列全球50强。 当然,北大清华看起来也很强,但很大程度上是在残留的计划体制下用举国资源堆出来的,即使这样仍然不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这种鹤立鸡群,也让其他内地高校相形见绌,而不得不退出同香港高校的状元之争。不得不说,这是自主办学体制对计划办学体制的胜利。这种计划办学体制的最大特征就是行政化,日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有11位校长助理5位副校长的新闻就是行政化的体现。高校行政化,意味着高校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行政手段,而不是靠高校逻辑展开平等竞争。这正是内地高校缺失竞争力的根源。 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所进行的改革尝试,逻辑就在于去行政化。然而这样的改革,本来应该从北大清华开始。毕竟,市场经济已经获得越来越高的自由度,计划残留的高校体制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状元南飞就是催促高校体制改革北上的强烈信号。 (付克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