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武侠作为一个阶层己不复存在,侠已逐渐成为一种纯粹的精神现象而呈现于社会。这样,侠义精神便更成为侠文化的精髓。 三、革命化改造使侠文化脱离历史的劣根性走上主流文化舞台 随着社会的动荡,在唐朝以后的历史__仁也曾出现过一些侠士,然而,真正形成任侠大观,以侠举震撼国人之心的时期是清末民国初。此时帝国义势力入侵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从未像此时这样沉痛。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一些具有爱国、爱民族的豪客大侠以他们的侠举博得国人的赞扬。这是中国的任侠精神延续了二千多年后迎来的又一次高潮,此时名侠层出,他们的任侠精神再一次超越了前代,就像"夕阳无限好”一样,留给了人们美好的回忆。 然而,侠文化的劣根性决定了它不能见容于统治阶级。侠以对自由和公平的追求而和统治阶级处于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侠不能避免其遭受统治阶级的围剿和打击的宿命。20世纪,主流文化和革命对侠和侠文化与传统的统治阶级一样是持否定态度的,尽管否定的理由不同。30年代以后,随着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展和深入,清除侠和侠文化的战斗愈演愈烈,侠和侠文化终于被打入另册,其罪名被提到惊人的高度,成为”妨碍群众觉悟”、”阻碍革命发展”的一种”反动意识形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在一篇题为《坚决地处理反动、淫秽、荒诞的图书》的社论中明确指出:”凡渲染荒淫生活的色情图书和宣扬寻仙修道、飞剑吐气、采阴补阳、宗派仇杀的荒诞武侠图书,应予收换,’;”这类反动的、淫秽的、荒诞的图书,事实上己经起着并正在起着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匪帮的第五纵队的作用。” 侠文化要走上历史舞台,就必须与国家舆论倡导的主流文化格调相一致。侠文化正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经历的革命化的洗礼,重获新生。在革命历史小说的人物塑造中,一些侠的行为和品质,经过革命逻辑的改造后被赋予给英雄的战士,侠的个体性和简单生活方式便与革命的集体性目标实现了完美的有机结合。90年代后的革命英雄传奇借鉴和传承了历史上”侠"文化传统中的积极成分,所塑造的人物常常超越了一般革命军人的简单特质。他们勇猛善战,快意恩仇,追求个体的操守与自由。如《林海雪原》中所塑造的侠与革命的形象己经是难以分清。这些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传统文化中侠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快意恩仇,以个体独立的人格和节气对抗某种社会秩序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当代战争文学注入新的审美冲击力。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个体超越社会现实的浪漫理想与愿望的集体记忆,是对战争文学审美形式新的探索与努力,从此侠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升华。 侠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传说故事到传奇小说,从戏剧到电影,从诗歌到绘画,到处充满着侠气、侠影,侠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重要部分。虽然侠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不可避免有其负面性,但侠在中国人心灵世界中的强者形象影响深远,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积极因素仍值得我们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