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让研究学生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智慧阶梯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文汇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
    吴子健
    近年来,研究学生成为建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后开辟的一个“新天地”。这倒不是本身的研究项目有些什么新鲜,而是我们在更高、更深、更广的层面上,认识了研究今天教育与研究今天学生的关系。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育人。然而,多少年来,把学生仅仅当作传授知识的载体的概念,让我们的教育脱离了教育对象,没有活力。现在,建青把研究学生当作学校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这不是一种教育策略的应对,而是教育战略的回归。
    事实证明,只有研究学生,研究所有的学生,研究学生的所有,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显然,研究学生就是研究教育,教育的“生产力”是在研究学生的“活力”中产生的。
    (作者为上海市特级校长、建青实验学校校长)
    数百万字中的“教育元素”
    “今天高一(6)班的值勤同学令人眼前一亮,整齐的队伍多了两位AFS交流的学生,是一个不错的举措,让外籍学生也参与到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队伍中来,体验中国式的学生管理。”
    对这个记载在《巡查与反馈纪录》中的“细节”,校长吴子健看在眼里,想到“能否也让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籍的学生加入到学生自主管理的队伍中呢?或许这将成为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一个特色,以利充分调动外籍学生的积极性。”
    “有一只眼睛的大熊猫吗?”、“班级中不翼而飞的120元究竟到哪里去了?”,这不是哪个人在写侦探小说,而是记录在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特制的《巡查与反馈纪录》本上的叙事。
    从2006年起,一项旨在研究学生的《行政干部等巡查与反馈记录》在学校推行,全校行政干部、教科室人员、部分教师及学生干部,把每天观察到的值得研究的教育现象,以案例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周由校长撰写分析文章,并形成《每周汇总与反馈》在全校传阅。这种能反映从幼儿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的《教育日记》,以鲜活的教育案例为样本,以交互讨论的形式为途径,以教育理论学习为指导,展示了教育原生态的经典片断,其中引人深思的数千个事例,对形成教师主动引领、师生相互学习交流的文化,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探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新高度有着现实意义。迄今为止,学校已积累这样的巡查记录及反馈达数百万字。
    研究学生,建青在整体实验取得巨大成效的基础上,开始着力在这一个极富“教育生命力”的领域,进行着开发“教育生产力”的工作。“让研究学生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阶梯”,建青的新举有着深远的意义。
    了解学生从能叫出学生名字开始
    作为一名教师,你究竟在什么时候能叫出你所教学生的姓名呢?建青从调查了解教师对学生名字的熟悉程度开始,对全校教工掌握学生情况的现状作了调研。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是小事一桩,但在校长吴子健看来,“这不单单是一个记忆与表达的能力问题,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了解、关心、期望的表示。因为,每位教师在呼喊学生的名字时,他(她)的语音、语调就会让所有人感受到其的思想感情。”
    调查发现:班主任叫出学生名字的能力要明显高于任课教师,当然这与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的投入高于任课教师有关;班主任能叫出学生名字明显要快于一般教师;对新接班的教师而言,越早叫出学生的名字越有利。实践证明,在开学前能做到这点,教育效果最明显。
    通过尽早叫出学生名字,充分体现了建青倡导的研究学生的长效机制,以形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学校文化,旨在引导教师深入到学生的群体之中,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社会关系和成长历程。
    备课组活动立足于研究学生
    备课,顾名思义,是为上课做好前期准备的,备课备教材已成为一种统一的模式。而建青,备课组活动立足于研究学生,这是有着特别的意义。
    作为承担教学质量管理与研究的最基本的单位——备课组,也把研究学生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研究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备课组作为最基本的教师研究教学的一级组织,应该把对学生的研究作为全部的工作目标,应该建立这样的观点,不把研究学生作为自己追求目标的备课组不是合格的备课组。因为备课组的任务实在是太具体了,它是一个研究教学的实体,而不是一个空谈理论的学术社团。
    “研究学生”的命题提出后,在全校师生中已形成了共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使研究学生的理念得到了科学理论的支撑。所以,进一步探索备课组“研究学生”的策略与方法,已成为建青师生共同的重要任务。
    有位老师说,前几年高一、高二的期中(末)考试成绩一度不理想,集体备课分析原因时,有人曾抱怨学生太笨,课堂上都讲过做过,怎么还不会?组内的青年教师当年都是省、市重点高中及大学的高材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现在面对这样的学生,怎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通过集体探讨和交流,大家达成了共识,关键在于“备学法、备学生”,即从学情分析上下功夫。
    建青教师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的目标,通过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是否达到目标了呢?落脚点就是学生。备课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建青的教师发现,目前很多教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教案写得很好但教学效果不够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学生的状况不够了解,造成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也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环节。好教案不是“写”出来的,是研究学生的结晶。因此,目前建青的备课组活动不光是交流、评比和检查教案,而是把重点都放在“学情分析”上。
    研究学生要把握新的动态
    在幼儿部最近的一次美术活动中,老师要求大家画熊猫。在示范怎样画时,画完一只眼睛后,她问“这样就画完了吗?”没想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人说:“没有。”但小郑小朋友却说已经画好了。这明显是一个错误的答案,但老师仍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你说说为什么熊猫只有一个眼睛呢?”小郑小朋友站起来说:“我妈妈上次带我去海洋公园拍的照片上,熊猫只有一只眼睛。”旁边的孩子开始争论起来,纷纷说小郑是在骗人。小郑却坚持是这样的。一时间双方争得面红耳赤。
    当时,老师真想找一只熊猫来,让孩子们正面、侧面好好地看看。怎么办呢?老师急中生智,先正面对着孩子们问:“你们说,老师有几只耳朵?”大家齐声回答:“两只耳朵。”老师又侧转身子问:“那么,现在你们能看到老师有几只耳朵呢?”幼儿齐声说:“一只耳朵。”这时,小朱小朋友喊了起来:“我知道熊猫为什么只有一只眼睛了。”“是呀,所以小郑也没有说谎,只是她妈妈拍的照片上的熊猫正好侧对着我们。”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今天要画的熊猫是正对着我们的,所以一定要画两只眼睛。
    为了让幼儿解决疑问,同时也丰富经验,一下子把老师的讲解劲头和小朋友的求知欲都“吊”了起来。这样的问题虽然在幼教专业书及教案中也有提及,但教师往往不会因为幼儿这种稍纵即逝的创造火花而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相反,小朋友这种突然发出的疑问,要比事先设计的更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教师要能辨别、发现和捕捉这样的施教切入口。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中,幼儿相互交流最为频繁,碰撞出的火花也更多,教师应该更关注幼儿此时的对话和疑问,发现其中有价值的方面进行及时的教育。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是研究学生的一种具体而有效的策略。
    许多教师认为,对同样一件事物的分析,肯定会不同,高明的有作为的创造者,往往可以通过对基于原生态教育现象的思考分析而得出正确的甚至有创造性的结论。在这里,学习是不可或缺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