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儒家之“礼”:“礼法”、“礼仪”、“礼貌”(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我们现在提到“儒”这个字,总会想到“儒雅”、“儒生”等等,认为是个褒义词。在孔子的时代,这个词,可不是什么褒奖的词汇。
    孔子有很多学生,孔子在世的时候,他的一些学生也开门办学了。可以想象,当时孔门的弟子一定很多。其中不乏有才能,进入上层社会的人才。但是,其中的绝大部分,恐怕只能身处下层社会吧!
    处于下层社会的这些人,他们以什么为生呢?
    ——他们赖以为生的本领,就是孔子传授的礼仪。
    所以,孔子的学生中绝大部分人,把“礼仪主持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谁家里死了人,他们就去帮助操办丧事,在丧主家里混口饭吃。孔子当年也为人家主持丧葬仪式,在丧主家里吃饭。
    这样卑下的社会地位,这样没有保障的谋生方式,是让人瞧不起的。
    当时人们把这批人,就称为“儒”。
    反对“孔子学派”的人,就把“孔子学派”称为“儒家”,说他们没有品德,下贱。见了别人家死了人,就高兴,认为自己争钱的机会来了,赶着去混饭吃。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是不称自己“儒”的。对这个称谓很反感。
    《论语》中,孔子只提到一次“儒”: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这段话中,“儒”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的解释是,“儒”是儒学、儒生、读书人、孔门弟子。孔子提到的这个“儒”,不是指他创立的“儒学”,也不是指“儒生”。指的是,当时社会上的一种职业,“礼仪主持人”。
    这段话,可以这样翻译:
    孔子对他的学生子夏说:“你如果当了‘礼仪主持人’,也要像个君子一样,不要像小人一样。”
    孔子的这段话,不会无缘无故就说的。说明了孔子的学生中,确实有些人行为不端,当个礼仪主持人,就到处混吃混喝,丢了“孔门弟子”的脸面。当时反对“孔子学派”的人,对“孔子学派”的指责,也是有事实依据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的学生们,大多数也应当是些穷苦的平民,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在社会上受到歧视。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孔子当年结束了流亡的生涯,回到了鲁国的时候,鲁国的国君接见孔子。国君想和孔子开个玩笑,羞辱一下孔子。
    国君说:“先生,您穿得是‘儒服’吗?”
    孔子气坏了,说:“我生在鲁国,长在宋国,生活在有文化的国家,当然穿得是有文化国家的服装。我不知道什么是‘儒服’!”
    国君让孔子顶撞了一下,还不死心,又羞辱孔子,说:“请你说一说,你们‘儒者’的行为好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