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13日电(记者俞菀、仇逸、罗争光)乱花渐欲迷人眼,面对来源不同且不断更新发布的名校排行榜,该如何客观看待其中的"含金量"?透视排行榜,真正值得关注和思索的又是什么?榜单中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什么共性和经验?中国高校又该如何作为?…… 一张名校排行榜,牵动的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无数学生、家长的心。在上海举行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上,来自国内12所著名高校的校长纷纷就"名校排行榜"现象畅所欲言。 名校排行榜广受关注 谈及名校排行榜的风靡,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表示:"专业人士关注排行榜,更多地是看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前沿性,从知识层面和客观指数中了解信息。学生看重排行榜,大多是为了进一个好学校、好专业,为自己的前途设计作参考。"他也坦言,有很多学校渴望上榜,看重排名,不排除是因为知名度的提高能够带来更多的声望和经济效益。 据悉,国内大学名校排行榜比较有影响力的发布机构包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网大和中国校友会等。比较权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则有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介绍说,上海交大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是选择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折合数、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被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等五个指标对世界大学的学术表现进行排名的。"我们要重视并参与到国际认证体系中,在专业评估领域拥有话语权。这样才能够发现问题和差距,不断地缩小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 从排行榜中看什么?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哪个机构发布的世界名校排行榜,也无论所使用的排名方式和参照指数各异,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名列前茅的始终是大致相同的学校:哈佛、耶鲁、牛津、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可见这些世界一流学府确实有当之无愧的"真本事"。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说:"我们从排行榜中看什么?既要看数据体现的科研论文数量和影响指标,更要看排名中隐藏着的教育理念。名列前茅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注重科研和育人的双向并举,毕业生品质优异,对社会的贡献度高。很多领域的带头人都出自这些学校,所学专业即使不对口,依然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陈繁昌说:"排行榜中领衔的世界一流大学往往理念很新。教育与科研相辅相承。教师注重把研究经验传达给学生,更多地给予他们思维上的帮助,让他们自己探索处理问题的方式,从而不断创新。" "我们可以发现,像哈佛、耶鲁、牛津等大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们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认同,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陈繁昌说,"这些大学对培养怎样的人才、什么层次的人才有着精准的定位。总统、CEO、诗人、钢琴家……培养模式都非常不同。" 中国高校如何面对"排行榜" 大学校长们坦言,从"排行榜效应"中可以看出,近年以来,国内高校在强烈地寻找差距、快速赶超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确实容易陷入以追求科研成果和指标为导向的思维,而忽略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对发展路径的深层次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我们在办学理念的层面上,往往不由自主地把学生未来的职业身份和当前的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显得更急功近利;我们在甄别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时,主要看学生的分数,这又使得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得到扼杀。这两点或许是我们与排行榜名列前茅的那些学校最大的差距。"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则认为,不应该过分地看重西方评价标准体系下的所谓"排名"。"现在很多的评价指标根源于西方,并未与我国传统文化很好地结合融合。" 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表示:"各类排行榜所体现的排名都根据不同的侧重指标。因此,我们的态度是'既重视又不重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侯建国说:"不能单看一张排行榜就对一所大学做出全面的评价。评上了不以为喜,评不上也不以为忧。但是一般而言,排行榜的结果还是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的,看到别人在做什么,看到在某个层面上自己与别人的对比,也看到不同大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