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儒家学者为何反对"以德报怨"(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何以报怨?古籍所载主要三种:即以怨报怨、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以怨报怨”不可取,而对“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的理解、解释、取舍,有同有异。本文试作初步分析。
    恩怨情仇是人生中难以逃脱的纠葛,若人人相爱,则天下其乐融融,但结仇结怨的情形却并非少见,如何处理已发生的“怨”呢?从我国古代典籍中概括,主要有三种:“以怨报怨”、“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
        以怨报怨
    《礼记·表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说文》说:“怨,恚也”,“恚,恨也”。“以怨报怨”就是以怨恨来回报怨恨,亦即世俗所谓“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是人们都知道,冤冤相报何时了?仇怨并不会因报复而减少,反而越积越深,害己害人,后患无穷。虽然《礼记》认为“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但古人大多仍取否定态度。
        以德报怨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句话见于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故很多人认为是老子提出的,理解为老子或道家的主张。现代有学者经研究证明《道德经》中存在错简,此说并非老子原意。
    “以德报怨”也见于儒家经典。《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德”,恩惠的意思。“以德报怨”的原义即是以恩惠回报怨恨。孔子反问:“何以报德?”实质上是对“以德报怨”的否定。《论语注疏》:“此章论酬恩报怨之法也。‘或曰:以德报怨,何如’者,或人之意,欲人犯而不校,故问。孔子曰:‘以恩德报仇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者,孔子答言,若报怨既用德,若受人恩惠之德,不知何以报之也,‘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者,既不许或人以德报怨,故陈其正法,言当以直道报仇怨,以恩德报德也。”
    自此以后,古代学者大多同意孔子的见解,不赞成“以德报怨”。如《论语集注》:“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德,谓恩惠也。言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