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二:“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考 从古至今,就有“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之说。但是,自明朝末期,道教全部退出了峨眉山后,峨眉山便完全成了佛教的圣地。这样一来,就很少听到“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之说了,甚至这种说法已经被人们忘记了。笔者今天重提此说,旨在研究中国道教的起源,研究老子的生平和行踪,以填补这些研究中的空白。 笔者认为“中国道教发源于四川峨眉山”之说是可信的。同时,笔者认为,老子“西游”到过四川。他在四川荣德山“悟道”,形成了“道德经”思想;后在峨眉山修道,形成了“中国道教”。故中国原始的道教为老子所创,由峨眉山发源。 一、老子“西游”的去向和目的 关于老子“西游”的去向问题,史书说“不知所终”。至于老子“西游”的目的,则更是一无所知了。但对于老子是否到过今天的四川问题,四川史志略有线索,后据梁启超考证:老子在西南“蛮夷”地区当过“耆老”。 笔者认为,老子“西游”到过“西秦”、“蜀中”和西南“蛮夷”之地。其中,“蜀中”,即为古之“蜀人”所在地。“蜀人”,为先秦时代族名。其原居陕南汉中盆地及岷江上游。相传黄帝后代蚕丛、柏灌、鱼凫代为蜀王,与夏商多交往,随周武王伐纣,封于蜀。西周时蜀王杜宇建都今郫县。疆域北至汉中,南到今青神,西达天全、芦山,东抵涪水。而青神之西南,包括成都以及荣德山、峨眉山等地,则为西南“蛮夷”之地。 老子“西游”的目的何在?至今存在几种说法:一是如梁启超“耆老”说。但是老子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来到西南“蛮夷”之地当“耆老”,和怎样当“耆老”,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令人不得其解;二是传说老子为寻找“大地之乳”来到了西南“蛮夷”之地;三是老子“为周家占地脉”到了西南“蛮夷”之地。在这几种说法之中,笔者认为第三种说法最为可信。 那么,老子“为周家占地脉”到了西南“蛮夷”之地,这是否是事实,有无根据? 答案是肯定的。其根据有二: 其一、在四川省威远县的老君山,又名“希夷山”,古为西梁山、荣德山,留有清代乾隆年间威远诗人李进的诗,曰:“万仞雄台插蓖空,出关老子落苍穹:丹砂炼就莲池绿,紫气滕来石室红。若为周家占地脉,直教唐世戴天工。何人能似骑牛客,犹有缑山化鹤翁”。这首诗,不仅道出了老子来四川威远荣德山一事,而且还道出了老子来四川威远荣德山的目的,这就是“为周家占地脉”。同时,又有清末翰林、诗人、书法家赵熙登临老君山,赋诗刻于石壁之上,曰:“一念前生堕世间,飘然人外御风还;秋来化鹤三千岁,独立荣州第一山”。赵熙这首诗,讲了老子成仙的故事,但从中却将老子出关后的时间、地点说得清楚、明白。 其二、据威远县志记载:“老君山,因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名。在西周时期,老君山为周武王封周荣公之地,故又名荣德山”。史载,周武王,姓姬名发,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详。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19年崩,谥曰武。 而“周荣公”何许人也?一曰:周荣公为文王之大臣,佐武治天下者。为与周同姓的诸侯,则荣之为姬宗。封于荣邑{河南陕西交界处,在今河南巩县一带},食采于荣,以荣为氏,是为始祖;二曰:周荣公就是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详。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文王。这两种说法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共通的一点:不管是周荣公或者周文王他们与西周王朝的建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笔者最同意第二种说法。故尔,包括有荣德山在内的周王室的封地,当是可信的。 由于有着这样的渊源关系,这就与老子“为周家占地脉”一说有了内在的联系。 这个联系就是:在周王室衰落的背景之下,老子奉命去周王室祖宗之封地去“占地脉”,以祈求王室及族人安康。 正是老子“为周家占地脉”一说消除了历史上的两大疑惑: 一是“老子西游”,和“不知去向”之说的来历与周王室的绝对机密有关。 据司马迁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桞,周守藏室之史也。因为,老子既为“周守藏室之史”,就理应“守藏”和“熟知”经史等等典籍,包括周文王的“易经”,以及风水、占卜等学。正是如此,老子才可能去“为周家占地脉”。同时,老子一直在为周王室服务。既然如此,故他当周“守藏室之史”,或者,去到周王室的封地上“占地脉”,应当说,这都是老子份内的“工作”。因此,老子奉命去周王室封地“占地脉”,就是正常的“工作调动”,不足为奇。然而,“为周家占地脉”一事,无疑的,当属周王室的“绝对机密”,必须保密。故尔才有“老子西游”,和“不知去向”之说。 二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的行踪就明朗、清楚起来了,而不会像之前理论界所说的“一无所知”。 自古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时入川之陆路,只能越秦岭,过剑门关入蜀。为此,老子要到四川,必出函谷关,经陕西地界,方能入川。而它们处西南,这就印了“老子西游”之说。故“老子西游”的路线,就是西出函谷关后,经西秦,即陕西、陕南,过“蜀中”,最后来到周王室的封地,即西南“蛮夷”之地的荣德山、峨眉山等地。 因此,老子去四川荣德山“为周家占地脉”之说,应当是合符情理的。 二、老子“西游”和“修道”的时间 老子“西游”的时间何如呢? 据史书载,有人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又有人说:“老子以周平王时见衰,于是去”。这两种说法,就是老子去荣德山的时间。这些说法,共通点,都是老子去荣德山是周王朝衰败的时候;不同点,前一种说法时间隐晦,后一种说法时间较为明确。 然而,说到“周之衰”,虽然周平王东迁已见衰势,而真正的衰,当在周厉王时期。因为这时出现了“国人暴动”、“共和行政”,以至将周厉王赶出了王室。因此,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的时间,大概当在西周“共和行政”时期。 老子“西游”的时间牵涉到了“老子生活时期”的问题。对此,说法有三种:一是老子生活于“周朝”时期。其说法含混;二是老子生活于“春秋”晚期;三是老子生活于“战国”初期。而笔者认为,这三种说法都不对。于是笔者著文《老子生活于西周中晚期》,考证了这个事实,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良好反响。正是老子生活于西周中晚期,这就与“周之衰”,和老子“西游”的时间吻合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还必须廓清《道德经》成书的时间。以此,才能大概确定老子“修道”的时间。 有书载:“老子西出函谷关,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因为这说法表明,在老子当守藏室之史的时候就形成了《道德经》思想。这是不对的。笔者认为,只有在老子“西游”和在荣德山“占地脉”之后,才可能形成《道德经》思想。对于此,下文将专门论及。因此,合理的解释是,老子在荣德山“为周家占地脉”回京复命后,再出函谷关时,方才可能为尹喜写下《道德经》。而老子再出函谷关的时间,也就是他辞官不做,而上峨眉山修道的时间。 对此,有正义抱朴子云:“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有人说是函谷关},为喜着道德经一卷,谓之老子”;有集解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夡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服臣胜实,莫知其所终”;又有列仙传曰:“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而在这些说法中,一是只说到“老子西游”,而并非是“老子西出函谷关”;二是“老子西游”,它是概指,究竟有多少次,并未说明。因此,逻辑的看,只有老子从荣德山回来复命后,再出函谷关时,方才可能给尹喜写下《道德经》。这也才会有老子后来死于秦地扶风之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