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特(Genry Bode,1873—1953),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长期追随杜威,阐明和传播杜威的思想。1873年10月4日生于伊利诺斯州里多特。杨克顿学院毕业,1897年毕业于密执安大学,得学士学位,1900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威斯康星大学任哲学助理教授,直到1909年。1909年一1921年,任教于伊利诺斯大学,在此期间还担任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教授。1944年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名誉退休教授,是美国哲学研究会及西部哲学研究会会员。1944到1945年,他在埃及开罗任客座教授。著有《逻辑学大纲》、《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学学说》、《民主是一种生活方式》、《十字路口的进步教育》、《我们如何学习》、《教育哲学大意》等。 《教育哲学大意》(Fundamentls of Education)于1924年由上海商书印书馆出版了中文译本,译者孟宪承,全书共160页。此书是:“在从实用主义派哲学的观点上,讨论现代教育的问题。所讨论的,大旨集中两点:一为教育应有的目的或理想,一为受教育者的心灵——或智慧——的性质”。 全书共分十二讲,各讲的题目是: l.教育的意义 2.教育的价值 3.教育与平民主义 4.理想之发展 5.兴趣职分与努力 6.思想之历程 7.思想之训练 8.训练效力之转移 9.心灵实质说 10.意识状态说 11.意识即行为说 12.教育与哲学。 该书用不少篇幅阐明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学校教育不是单单作实际的成年生活的预备,而是要作理想化文雅化的成年生活之初基。生活是一个“生长”(Growth)的历程,人类常利用旧经验,创造新目的、新理想、新社会,因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更美满、更有价值。这就是所谓的“进步”。教育问题的关键在于生长一个概念。在教育上并没有一个使其他任何事物从属于它的目的或目标,最接近于一个无所不包的教育目的是生长本身的原则。生长的理想与以下两种教育思想不同:一种主张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的能力展开;另一种主张教育从外部进行塑造工作。在博特等实用主义教育家看来,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和改造。博特提出的最高的教育理想,是培养智慧和精神的生长。教育的目的——如果要说它有一个概括的目的——是使教育上有新目的创造的可能。“我们就只以目标作为一种暗示,去寻求各科目最充分的意义;意义寻着了,我们还是不为他所限制。我们实在的目的在材力的开展,换言之,在能知各科目之社会的关系,而用他们作解释后来经验之背景。” 作者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提出批评,认为中古的宗教主义侧重未来世界,而窒塞了自然科学和社会问题的探究。传统的文化主义,模仿希腊,崇尚鼓励智慧情感的修养,徒然保存一种贵族的遗风,而对于人生实际事业没有什么帮助。并非宗教文化不能代表真理。但其并不是真理的全部。教育应当是儿童材力的发展,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的开创新事业的训练。要做到才力的发展,就不可不先注意教材所体现的社会关系,而养成学生对于教材之人性的感觉。 教育是个人加入社会团体的一种历程,个人要充分的参加社会生活,非对于那社会的目的有相当的了解不可。了解越多,生活越丰富。生活的丰富,既恃对社会环境的了解,则各科教材的价值,即可根据教材所给学生对于社会生活了解的多少,作为比较的标准。“这种设身处地想像的参加各种经验的能力;这种以一切人类的事,都是自己份内应知之事的能力,即生活之丰富之别名。在个人生活上,形成道德的理想,在社会制度和实践上,形成平民主义的理想。” 该书阐述了“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反对把学校教育看作未来生活的预备。博特认为“无论在普通教育上,或特殊的职业训练上,这个观念把教育看作一个固定生活的预备。在这种固定的生活中,机械的程序占最多量,而智慧占最少量。这样一个见地,代表一种人生观,把人生的目的看作是固定的,教育是谋生的工具,而并不是人生增美的工具;所谓‘谋生’,又指在狭隘范围内技能的熟练而并不指目的欣赏的扩张。” 作者反对这样的传统观点:学习主要是接受知识,而知识本身就是由教师播种到学生头脑中的抽象的东西。他认为,知识是一种处理经验的工具,是应付连续不断的新情况的工具,这种新情况是生活的多变性使我们碰到的。如果知识要成为重要的知识,我们就必须能用它来做某件事。因此,必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把它和经验结合起来。“一种课程,可以有狭窄的拘束,也可以给人赅博的眼光。如果狭窄地拘束着一小范围,那种教育的结果就不是平民生活上所不可缺的。公正的精神、宽容的态度,而只是保持着阶级的精神,永为平民主义的危害了。”作者指出,可惜一般教师,不明了思想历程的特质,只知道以论理的形式将教材注入于儿童;即使儿童偶有疑问,也当作是幻想,是枝蔓,而拟止之。这样教授的结果,儿童思想不但没有发展,并且比不教时还要不如。 该书作者把资产阶级民主理想化,并把民主和教育联系起来论述教育上的一切问题。认为民主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是个人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为了实现民主主义的美好的联合生活,就必须教育社会成员,发展个人的首创精神和适应的能力,必须把生长作为一切成员的理想标准。在博特看来,政治目的和教育理论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因此要谋求在教育过程中把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协调起来。“真的平民主义必以个人为他自己的目的,而使他能在智慧上感情上参与人们的生活──这就是‘金律’的表现。同时共同的乐利,能超于个人乐利之上,则个人渐趋于人类化,而能向着平民主义,依着生活扩张的需要,逐步的适应。”“教育要尽他领袖的职能,必须认清那指引他的理想。在现代,教育有绝大的机会、极重的责任。如果不能培养一种态度,发挥一种精神,使人类更臻人化,使生活更加美富,则教育只是失了他的机会,而忘了他的责任。”只有民主制度才能允许发表所有各种观点,并确定自发的一致意见。民主与智力是互相包含的。只有在一个民主环境中,智力才能实现这个环境在理想中所需要的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学校应该积极培养这种民主精神并给予学生以尽可能多的自治机会。 《教育哲学大意》是作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部分介绍到中国来的,对中国教育思想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对于反对传统教育,改变教育完全以教师、课本为主的状况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因而在20世纪初在中国得到传播。但在它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和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忽视系统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造成了教学质量、知识水平严重下降的后果,对生产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宋德民) 来源:《中外教育名家名著介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