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洛克(Johu Locke,1632——1704)出身于一个律师的家庭。早年在牛津大学研究哲学和医学;曾参加辉格党政治活动,“光荣革命”后,任贸易和殖民事务大臣。 洛克的社会政治观点,代表了一切形式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他反对专制制度的“君权神授”说,主张国家起源于契约和自然权利的理论。在哲学上,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断言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不过他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除通过各种感觉进入意识的外部经验以外,还有一种内部经验,如爱憎、信仰、思维等,他称之为“反省”。两种经验,齐头并进,这表明洛克是一个二元论者,他寻求唯物论与宗教观的调和道路,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特征。这一特征也表现在他的教育观点上。 洛克的代表作是《教育漫画》,在这本书里,他为英国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描绘了一幅培养“绅士”的教育蓝图。 一、教育的作用、目的和途径。洛克从反对天赋观念倡言白板论出发,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尤其是重视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的作用。他在《漫话》一开始就指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这一论断显然过高地估计了教育的作用,没能认识到教育与环境、遗传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没能认识到教育受经济、政治制约的本质。但它否定了天赋观念和上帝植入先天种籽等神秘主义说法,强调了人不是生来就有优劣,因而深重地打击了封建贵族为维护等级差别而鼓吹的遗传决定论,为资产阶级要求政治平等、教育民主提供了理论根据。 然而洛克所期望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绅士”而设计的,他对劳动人民子女的教育是持反对态度的。洛克所说的“绅士”是指贵族出身、有“文雅风度”和资产阶级事业家品质与才能的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德行有才干并善于处理自己事业的“绅士”,这一目的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培养新人的思想。 洛克认为绅士的教育应在家庭里进行,并请家庭教师授业。这暴露了他对学校教育的轻视和对上流社会旧传统的偏爱。 二、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洛克认为干练的事业家,必须受到身体、道德、智力等多方面的训练。他从经验论出发极为重视训练的意义。他对体育训练的意义有足够的估价。在他的绅士教育体系中体育被放在第一位,他有句名言:“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他从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开拓资本主义事业着想,根据他的精湛医学知识拟定了一个锻炼“小绅士”的体育保健制度。 在德育问题上,洛克要求在未来绅士身上,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理性的命令,养成遵守道德法律的习惯等品质,因此,对儿童决不能溺爱和放纵,而要早加管教,严加管束,但要宽严适度;子女既要绝对服从父母的意愿,但父母对儿童的合理愿望也应当给予满足,教育的方法要奖惩得宜,培养羞耻心和荣誉感,要坚持说理,提出儿童遵循的规划,并注意示范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洛克从培养资产阶级事业家的立场出发,认为智育固属必要,但与德行相比却居次要地位。为了使未来的绅士善于处理自己的事业和有才干,洛克提出了一个内容广泛的教学计划。他所列出的科目比当时流行的教学科目要多得多。此外,他还建议学生学习一种手工艺。这个教学计划彻底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学校教育的传统,他所提出的每门学科都是从培养事业家的需要出发,训练未来的绅士去应付实际生活。他认为人们的心灵具有各种不同的官能,而每一种官能都可以选择一种难度较高的教材,通过教学加以训练,使之充分发展,然后用它来学习其他不同的教材,广泛发展其智力,因而开了“形式教育”的先河。为了传授知识以发展能力,洛克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应启发儿童的求学欲望,激起读书兴趣;鼓励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等。 洛克对体育、德育和智育的这些论述,不仅从理论上扩展了教育科学的研究领域,而且在实践上也为英国教育的双轨制提供了一定的根据。至于他的“工人学校计划”则反映了他歧视劳动人民及其子女,轻视国民教育的思想倾向,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榨取贫苦儿童的剥削本性。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来西欧的教育思想,特别是18世纪法国的教育思想有很大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