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把道德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内涵,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修心养性”,是追求为学与做人之间的平衡。教育不能只教学生知识、技能,更应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内涵。如果只有知识没有智慧,只有技术没有良知,就会失去了道德判断能力,两者之间不可偏废。 我从事大学教育很多年,我最关注的是学生全面成长问题,学校不能单单让学生提高学问,更应该教育学生在道德观念和做人方面的学问。 我先讲讲香港理工大学的校训:“开物成务,励学利民”。怎么理解它?“开物成务”来自《易经》,它主要是希望我们开物整个宇宙的自然规律,理解整个宇宙万物,打开自己的门来帮助我们完善事物,当我们掌握了这些规律之后,做事情就会更有理想。“励学利民”来自汉代王充的《论衡》这本书,“励学”就是不停地增加自己的学问、能力等,“利民”是指不单单帮助自己,最重要的是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谋福利,不单单为个人。所以 “开物成务,励学利民”不只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人生实践。 软硬实力是人的“双腿”,缺一不可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一只跛足的兔子要和一只健步如飞的兔子比赛,跛足的兔子知道自己硬实力不够,比赛前一天晚上就拼命钻研、熟悉地图,看能不能找出快捷方式到达终点;而那只健步如飞的兔子呢?它自恃硬实力很强,当晚沉迷网络不睡觉。结果,第二天比赛,跛足的兔子一跛一跛到达终点,健步如飞的兔子却迷失了方向,输了。可见硬实力强的基础上没有软实力的配合,一样要失败。但换言之,如果这只兔子不是跛足而是断腿的兔子,它的硬实力等于零,那么它再预先做足功课,熟悉地图,积累了丰富的软实力也无济于事,软实力必须以硬实力为支撑。 今天的大学教育主要应针对两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提升学问,做老师的从事科研创新和技术转移,帮助社会提升他们的整体竞争力等,统称为“硬实力”;同时,我们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文化内涵等,称为“软实力”。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1990年提出“硬实力与软实力”这两个名词时这样解释,对于一个国家来讲,“硬实力”就是指支配性实力,比如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而“软实力”则是文化、国民素质、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综合实力都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的,两种实力的关系不是和而是积,是互为补充的。所以学校教育,不但要帮助学生增加学问,增加硬实力,同时也要在做人方面帮助他提升软实力,两者同等重要,不能偏颇。 教育也是一样,我们一定要帮助学生同步发展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因为一个人的学问越高,他的硬实力越强,那么他就越需要小心,因为他很容易变得目空一切,走极端。这时候他需要用软实力,他的智慧、慈悲心、品德来平衡他强悍的硬实力,这样在大是大非当中才可以把持得住。 现在很多教育是放在硬实力培训上,硬实力就是学问、技能等等,帮助学生将来出来找工作,但只有硬实力还不够,还需要软实力来平衡。我们经常讲阴阳平衡,人生才美满。那么怎么培训年轻人的道德规范和品德呢? 我认为一个人的教育体系是由这两个方面同步发展,就像人的两条腿一样,一定要平衡健康发展,人生才美满。现在国内也是,全世界也是,比较偏重于学生有怎样的能力,怎样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在道德教育方面完全不够。我希望教育改革在小学、中学、大学加大文化方面的培训,鼓励学生做一个有硬实力根源和软实力平衡发展的人才。 为学与做人都要追求平衡 我喜欢看武侠小说。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武功很高,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他的软实力还不够。所以他又向张三丰学太极剑,张三丰在他面前表演太极剑,张无忌没有看剑招,而是看剑意。突然他说:“我现在全部忘记了,忘得一干二净。”这说明他已经摆脱了剑术的约束,人剑合一,武功登峰造极。 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老子《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为学日益”就是说我们要不断增加自己的学问、知识、技能,增加硬实力;“为道日损”是说我们要修心,要加强软实力。怎么提升软实力?就是把妄想、陋习、贪念慢慢减少,那么我们的包容心就会越来越大,思维越来越清净,做事更专一,全神贯注,这个境界老子叫“无为”。老子说的“无为”并不是“不为”。“无为”是我们的硬实力很强,但硬实力跟我们融在一块,就像张无忌一样,没有妄想,没有偏执,没有条条框框束缚住我们的思想,这个境界是无为境界。在无为境界下,可以无不为,办到一般人办不到的事情。 所以做一个安乐自在的人,主要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和修养,谦冲淡泊,处下不争。学问和知识也要平衡,不要只有知识没有智慧,只有技术没有良知,失去了道德判断能力。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值得我们深思。这场金融风暴是怎么来的?就是华尔街那些最聪明的人带来的。这些聪明的脑袋不断发明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来赚钱,结果引发了这场危机。 一个人在社会上追求美好未来和享受无可厚非,但我们的追求要适可而止,要保持平衡。我们在充实硬件的同时要平衡软实力,在不停累积财富和名誉的同时也应该关心他人、回馈社会、广作布施。 孔子的《大学》开篇就讲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是讲发扬天赋的光明道德,提升智慧,明白事理,亲爱人民,帮助更多的人。这是达到“至善”这个最高境界的关键。这是《大学》的理想。 《道德经》里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整个宇宙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人根据地,地根据天,天根据整个宇宙,宇宙根据一个规律,叫“道”,道就是自然。所以老子强调自然。人生多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不自然所造成的。我们破坏了自然平衡,自然失衡后就会报复我们。我们强调“硬实力”和“软实力”要同步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达到平衡。为学与做人之间需要平衡,软硬实力之间不可偏废。过去我们的大学一直强调要帮助学生学好知识、技能,而现在我们觉得道德教育是大学最重要的内涵。 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很多年轻人的心态需要改善,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年轻人希望尽快获得名利,他们的想法可能不太理想,手段也不太好,我希望他们有自己的人格方面的培训,道德方面、文化方面培训,我个人觉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我希望可以帮助他们做人,不让他们自私自利,我希望利用大学教育这个平台,给他们灌输做人的态度,让他们了解做人要有感恩之心。 香港理工大学有一个基金会,叫“精进基金”,主要用来帮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学。两年前,有一位同学突然告诉我,他不想拿这笔钱,因为他家的情况好一点了,他记得同班同学里有一些比他更需要钱的人,他说愿意把这笔钱给这些同学。这使我非常感动,第二年,有一个同学拿到奖学金,他说他将捐给其他同学。我觉得爱心的推广非常非常令人感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