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 日前,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浙江省10所高校同步开展了一次大学生自主创业联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学生对自主创业兴趣浓厚,有84%的学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创办一家公司。但也有87%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8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够搭建传授创业技能和能力的平台。 此次问卷调查还显示,即使在大学生创业氛围最为浓厚的浙江省,创业成功率也只有4%,而创业教育和实践被认为是提高成功率的有效方法。究竟大学生需要怎样的创业教育?哪些教育方法富有成效?长三角一些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多方联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助推大学生创业起航。 “头脑风暴”取代“理论灌输” 浙江林业大学开设的创业班由25名大三、大四学生组成,教师则由学校和临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聘请。据浙江林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周琦介绍,与过去不同,这次创业班不搞纯理论的灌输。“上课的主要内容就是由每个学生提出自己的创业方案和构想,由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来‘挑刺’,被‘问倒’的方案当即否决,再重新构思新方案。 “以前学校的就业指导课,通常是老师‘满堂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这次的创业班,就像一次‘头脑风暴’,大家各抒己见,激烈争论。”参加了创业班的同学都有同感。 在江苏,各种别开生面的创业教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等13所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中,学生创业科技园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取代了黑板和粉笔,让学生从“实战练兵”中获取经验。创业教育示范校之一的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还创办了“创业导师座谈门诊”,每个星期1— 2次请校外企业家“坐堂”,回答学生关于创业的疑惑。 “模拟公司”真枪实干 在无锡和杭州,一种名为“模拟公司”的创业实训模式日前开始运行。 所谓“模拟公司”,是指按照实际公司的组织结构和商业操作程序运行的虚拟公司,从形式到经营都与传统公司一样,只有产品和货币是数字化的。参与实训的大学生按人数分为创业团队,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面试员工等步骤着手,“实打实”开设一家自己的“公司”,内部封关运营,感受创业的全部过程。 “模拟公司”实训是一种政府出钱购买的培训服务,由劳动保障局有关部门负责管理和对效果进行评估。培训基地将主要由大中专院校提出申报建立,政府提供一定数额的补贴。师资力量则由非营利性质的国际组织“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进行培训。如杭州市就对每个非政府建设的“模拟公司”实训基地,经劳动保障部门确认后,给予7万元的建设补贴。杭州分中心负责人刘洋说,“在‘模拟公司’实训可以让大学生今后在实际创业中少走许多弯路。” 呼唤创业教育要讲成效 在一项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在高校建立模拟创业实验园”和“到创业成功企业有针对性学习”是创业教育的最好方法。而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学生们希望教学内容更注重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能学到市场营销、税收、个性化辅导、实践活动等相关知识。 创业教育是否成功,关键在于师资力量。全国创业培训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顾问团副主任马良认为,适合创业教育的老师应该既有理论基础,也富于实际经验。培训过程则更应以实际操作为主,减少灌输理论的比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和创业教育中心主任王友明认为,创业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认同,以及掌握初步的创业技能。“创业教育不能流于‘马上赚钱’的功利,创业班不应只是赚钱培训班。我们现在的工作只是在大学生中撒播创业的种子,希望其中一些人有一天能长成参天大树,尽管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