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2月,伯希和与陈垣、陈寅恪等合影。 陈垣 陈垣,这个曾经在史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作为北师大的老校长,学校内有陈垣雕像以及不少以“励耘”命名的建筑和出版物。“励耘书屋”是陈垣书房的名字。不过,现在你去学校问问那些年轻的大学生,他们往往流露出“陈垣是谁”的困惑。 作为一个史学大家,他没有那些广为流传的坊间小段子。有些人知道,毛泽东主席曾在国宴上向人介绍“这是陈垣先生,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不过大多关于他的轶事,都是和他怎么教书、怎么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和这个时期的众多大家不同,陈垣是靠着《书目答问》和《四库全书总目》启蒙,自学成才,没有留学列国的背景。他身上有很强的战斗因子,反抗过清朝、北洋军阀、日伪政权。但是说起他的学问,没有人不叹服。陈寅恪就曾说过,他平生最佩服的是王国维和陈垣,陈垣学问踏实,德才兼优。 陈垣不抽烟、不喝酒、不看戏、不看电影,连茶也不喝。虽然收入不菲,但生活节俭,最大的花销就是买书和字画。1971年他离世的时候留下大笔财富,全部捐给了国家,包括4万多册线装书、清代学人手稿和字画1000多件(其中有董其昌的字画一二十件,随便一件在今天就值几十、几百万元)、稿费4万元…… 无形的遗产当然更多。除了那些石破天惊的史学专著,陈垣还花费大量精力编撰出不少工具书,泽被后世。他总结出很多读书和研究学问的方法,到现在仍有指导意义。 今年是陈垣诞辰130周年,在对他或赞叹或“遗憾”时,也许我们应该回到他的年代、他的经历、他的内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