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记者 笑蜀 发自北京 什么是教育素养?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我们正尝试建立了新父母学校,努力探索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 “过早文理分科,对知识和智力的危害显而易见” 朱永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制定中。这个纲要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我认为应该是重建全民教育素养,让全社会知道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 南方周末:这话题很新鲜。你是怎么想到的? 朱永新:我是从这次文理分科的讨论中想到的,这次讨论实际上是我挑起的题,几年前我就讲过(高中)文理分科(应取消),但没有像这次这么热,甚至教育部规划纲要都把这个主张放了进去。 南方周末:但是争论很大。 朱永新:它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任何一个有基本教育素养的人,都不会把它看作一个问题 。过早文理分科对知识和智力的危害显而易见。 南方周末:但是大家担心加重孩子的负担,他们现在已经够累了。 朱永新:我们的家长为什么不动脑筋想想,文理不分科不一定都是做加法,还可以做减法嘛,取消文理分科之后,考试方法也要配套改革,我不需要九门都考,可能只有两门必考,其他课程可以用选修的方式解决。 再一个解决学习负担的办法就是降低学习难度,根本不需要学那么多刁钻的东西。现在整个高中的课程太刁钻了,都是为极少数考进顶尖大学的人设计的,大部分人是陪读生。 南方周末:它本来就以淘汰绝大多数人为目的。 朱永新:所以整个的目标要纠正,我认为高中教育的总目标就是一个,从教育的本义来说,就是让孩子拥有美好的人性。首先是要教会基本的 生存技能,我很欣赏美国有一门课,我把它翻译成“生命课程”,它教孩子怎么吃药,怎么看药品说明书,怎么打开药品的盖子,吃菜怎样注意营养的搭配,家里煤 气中毒了怎么办,户外受伤了或者被蛇咬了怎么办。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它都会教给孩子。 南方周末:但这些东西恰恰在我们学校里没有。 朱永新:所以它不是教孩子做人,而是把孩子变成一个分数的机器,我觉得这是整个教育最大的问题。 这样说来,不只是体制的问题,也有家长的教育素养问题。我们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但他们不知道人的智能本来就有差异,本来 就是多元的,所以不能简单地用一个标准去丈量孩子。但现在几乎所有家长就只有一个标准,分数的标准。而分数面前永远只有一个赢家。 “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 南方周末: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应该给孩子多元的选择,多元的人生发展方向。 朱永新:这样承认多元智能之后,你发现实际上你的孩子更适合搞艺术,或者更适合经商,那就让他去搞艺术,或者就让他去做企业好了,为 什么他一定要上北大,一定要读博士不可呢?只有让孩子从事他真正热爱的,他才有真正的快乐。我觉得人的幸福和快乐是教育最应该关注的,也是父母亲最应该关 注的。但现在很多父母人为地把孩子推向不快乐,结果自己也不快乐。 南方周末:家长和学校合谋,跟孩子的天分作战,教育简直成了一场战争。 朱永新:对。再一个原因,是现在很多人认为要早点定向早点分工,才有助于培养专一性的专家。这也没有道理,因为人的天分的发现往往是 一个漫长的历程,有些人是少年早成,有些人是大器晚成,人的天分到底在哪,人到底适合做什么?没有人预先知道,我说上帝在每个人心中都安装了一个成功的密 码,只有你找到了这个密码,点中了这个密码,你才能成功,那么怎样去点中这个密码呢?就需要不断尝试。 南方周末:因而需要一个开放的空间,给他多种选择。 朱永新:为什么要让孩子去玩?为什么要让孩子去动?就是要让他在不断的尝试中,不断的试错中,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往往他最喜欢的才 是他最能够发展的。他今天拉手风琴,拉了没感觉,没关系,明天再去弹钢琴,后天再去跑步,可能这个尝试的过程中就慢慢发现究竟哪个最适合他。人最难认识的 就是人自己。如果教育不能给他提供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最大空间,我觉得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比如钱伟长吧。他是以文史第一名考进清华的,历史考了满分,但没想到他大学二年级学物理,发现这方面更能够报效国家,自己的兴趣也更大,结果成了一 名顶尖的物理学家。如果那时他没有调整自己专业的自由,继续读文史,可能不一定能达到他在物理学上的造诣,中国可能就损失了一名顶尖的物理学家。如果像现 在过早分科,恐怕永远也出现不了钱伟长,因为从文科到理科,是不可逆的。 什么是教育素养?这就是教育素养,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尊重人的自我选择,尊重人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正是在这点上,我觉得全社会的教育素养是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