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教育改革功夫在教育之外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东方早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说,教育改革规划可能年中出台,温家宝总理亲自挂帅力推。报道说,正在制定中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可能会在今年8月份推出一个方案稿,向全社会公示。《规划》将主要对2009年到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安排。作为指导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媒体报道中特别强调了温家宝总理的一段话,他说:“我非常赞同教育资金的多样化来源,在全社会崇文重教要利用全社会的资源,这项工作我们也可以列入规划。我们说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的收益回报社会最好是投资教育。”这话说得好! 
    但现在包括教育、医疗、金融、文化等第三产业领域,影响社会资本和智慧投入的一个相当大的瓶颈和制约,就是长期以来的开放程度不够。比如,教育领域,进入21世纪以后,反而遭遇相当数量民办学校破产倒闭、社会力量办学急剧萎缩的怪现状。还有很多地方教育主管当局以规范管理为名行垄断之实,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对待各种新兴教育机构,比如一些地方对条件较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不留情面”,给“合法渠道”设置极高的门槛,比如广东珠海市办一个幼儿园居然要“占地面积不少于27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不少于1000平方米”。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甚至被美其名曰“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但它的最终结果是使社会资本望而却步,使服务主体锐减或者竞争主体难以出现,从而一再出现相关服务行业的质次价高,百姓不堪其重负的局面。 
    显然,打破教育垄断,将该领域全面向社会开放,是教育领域的增量改革。其他领域亦如是。增量改革往往风险最小、成效最大,我们没有什么可以犹豫不决的。关键的是拿出改革的勇气,特别是要破除“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制化”的体制机制,把改革的权力、发展的权力还给社会和民众,彻底改变社会和民众在教育改革上“失误”的状况。资深教育研究专家杨东平说,在美国,大企业的很多主张最后都变成了政府的教育决策。但在中国企业家很少投资教育,在教育问题上基本上是处于失语状态的。
    只要打破教育垄断,切实向社会全面开放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思想等等方面的改革自然而然会成为教育的核心,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会自然涌现。 
    教育改革除了打破垄断、全面向社会开放,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中国国情”在教改之外,却又与教育改革成败生死攸关。这就是在城市化背景下数量庞大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去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说:“目前,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17周岁以下)约5800万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这是根据1.3亿农民工的估算数字,根据农业部的数据,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如果根据2.26亿农民工来估算,留守儿童的数字还要更庞大。此外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流动儿童。这两类儿童的教育权利、高考升学权利与普通儿童相比严重不平等,它不仅将影响整整一两代儿童的教育文化水平,而且将影响整整一两代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除了户籍,还跟农民工以工棚和集体宿舍为主的居住状况直接相关,他们无法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如果政府没有能力为有家小的农民工提供适合家庭生活的廉租房,就应该适当允许其他形式的居住方式存在。这,也不是教育改革所能涵盖的问题。
    (东方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童大焕    作者系《中国保险报》评论主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