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大学设文言文四六级是否有必要?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辽沈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沈阳师范大学 新闻专业 崔璐 
    在大学期间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文言文很有必要。如设文言文四六级考试可达到督促学习传统文化的作用。但是在大学设立文言文考级,反对会很强烈。英语考级已备受质疑,古文考级更是增加负担不说,效果也难说。传统文化重要,文言文重要,但也许更应该从学生小时抓起,让更多的学生有这样的底子,这样的兴趣,让其从小在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多重熏陶中成长,也许比单纯的考级更有效。 
    用兴趣代替硬性考级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民航学院 梁龙 
    不赞同开设文言文四六级考试。学习文言文完全应当,但是把其变为一种考试强加在学生头上,或直接与学位挂钩,只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文言文的推广反而起到不利的作用。可以试着从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开设文言文欣赏,看文言文的节目,或老师每天说一句文言文让大家解释其中的意义,让学生主动去接受就会好很多,而不是用考试,要知道,学生对考试天生没好感。文言文的用处没有英语大,学习英语就是为了交流,能使自己的视野开阔,文言文呢?就差远了。因此,不妨用兴趣代替硬性考级。 
    引导学生提高古文素质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金艳阳 
    要想提高古文素质最好不用这种考级的方法,应当重在引导。民族文化固然要弘扬,可方法有很多种,有个英语四级考试已经够了,还要弄个什么文言文的。文言文不是必须的,所以更应重视其引导性和熏陶的作用,如果全都放在应试教育里,人们更会对其失去兴趣。 
    文言文要有公共环境 
    辽宁大学 赵王歌 
    我认为不需要设文言文四六级考试,因为文言文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但以文言文作为交流工具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没有现实的交流环境,设等级考试也是不现实的。况且,现在需要做的是提高人们对文言文的关注度与兴趣,设立文言文四六级考试,关注度是有了,兴趣也许会因应试压力而减弱,这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并无好处。其实,我们从小就生活在民族文化的氛围当中,传统文化早已融入我们的思维。当我们发觉文言文对我们的影响开始减弱时,最好的方法应该是增强公共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影响,这样会有更多的人主动喜欢上文言文,从而愿意去了解它,研究它。 
    换种方式会更好 
    沈阳师范大学 新闻专业 宋玮 
    努力学习文言文没错,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确应该大力弘扬,但是采用文言文四六级考试的方法,我以为并不妥当。这样会给学生造成负担,容易使学生单纯地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最后就算勉强考过,也用处很少。文言文难被人们喜欢的主要原因是不易理解,所以作为校方首先应该改变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应该将古代的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相结合,尽可能使之和我们平常的生活相联系,而且还应该充分运用现在的多媒体渠道,将死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图像语言,还可以在高校间举办一些有关文言文的知识竞赛,增加同学们的学习乐趣,总之我们应该培养的是那种真正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文言文,而非盲目地逼迫大家去学习,否则只能是浪费时间,毕竟文言文使用的机会甚少。 
    利用文言文完善自我 
    大连理工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邹研 
    文言文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种文化传承。众多内涵丰富的诗篇文章,对于修身养性治国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要了解这些文章的内在道理和文采只有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功底,才能读原汁原味的文章,才能读出味道,读出感觉,理解得深刻透彻。 
    让大学生增加厚度,了解文言文知识,多读古文,品味哲理,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大学推行文言文教育并进行考试,是鼓励学生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了解文言文知识非常好的手段。文言文四六级不仅是学文言文,而是利用文言文完善自我。 
    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07级新闻学专业 王晴晴 
    彭国钧教授的担忧不无道理。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而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就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而设立文言文四六级考试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学习文言文,能够增加大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心。所以我认为设立文言文四六级等级考试是完全有必要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