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月的意见征集,9月2日教育部要求下发修订完成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意见征集版相比,正式版增加了“关心学生健康”、“关心集体”等内容。 (9月3日人民网) 在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新版师德规范首次要求教师关心学生健康,无疑凸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健康是教育之基。近代的严复在《实业教育》一文中写道:“教育之要,必使学子精神筋力常存朝气,以为他日服劳干事之资。”没有健康的体魄,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必然受影响。早在1950年6月19日,针对当时学生负担过重,身体素质下降的状况,毛泽东同志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此事宜速解决,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和开会的时间宜大减。病人应有特殊待遇。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之后的历届党中央领导同志,也都十分关心学生的健康,下达文件、作出指示、制定法规,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充分反映了毛泽东等同志对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的深切关注。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实践者。他们的教育理念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发展和成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文轻体”的倾向,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健康素质下降。现在把关心学生健康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可谓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关键,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不能不说是一项远见卓识之举。 关心学生健康首先要增强他们的体质。健康第一、学习第二,是青少年生理的需要。生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是人体生理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10一15岁是人的身高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13—16岁是人的骨骼发育生长的重要时期。根据生理科学的要求,一要休息好,二要保证好营养,三要体育活动好,才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发育,健康成长。保证好营养,现今可说是不成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他们跳出题海,走出课堂,亲近自然,积极参加文体娱乐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强身健体,增长才干。其次,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养生最重要的莫过于养心,即中医所讲的“调神”。良好的心情,健康的心态,不仅能提高人的免疫功能,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还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因此,一定要针对中小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有计划地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正面疏导,帮助他们排除种种心理障碍,养成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要开设心理咨询室,组织心理老师、咨询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重视和搞好心理健康教育。这两方面工作做好了,学生的健康也就“落到实处”了。 说到底,关心学生健康,就是关心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忽视乃至不关心学生的健康,就是失职,是师德的一大缺陷。我们坚信,随着新版师德规范的全面贯彻实施,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家长和学生的密切配合下,青少年一定会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健康茁壮地成长。(红网 沈仰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