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该给老师送什么礼呢?送多少礼才合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即将到来,有些家有学子的父母们正为给老师送礼犯愁。昨天中午,陈女士跟同一部门的5个同事午餐时谈及这件愁事,没想到立即引来极大的共鸣:5个同事的子女中有4个读小学,1个读幼儿园,一年数次给教师送礼,早就成了各个学子家庭的惯例。记者发现,从开学第一天起,各个育儿论坛上就出现了“给老师送礼”的帖子,跟帖回复的家长数量越来越多。 送礼送到出国游 “给2张月饼票吧,中秋节对老师表一点心意嘛!”陈女士和同事们在午餐桌上的讨论越来越深入。月饼票的建议刚提出,傅先生立即反对:“一个班级二三十个学生,每人送2张月饼票,老师要吃到什么时候啊?”“那就送卡吧,比较实惠,交通卡或者购物卡。” 可该送多少呢?在论坛上,有家长问:“300元,够吗?”另一位家长立即跟帖:“300元MS(貌似)不够啊!”但也有人跟帖:“我只送了几张面包券。” “我朋友今年竟然送给家访老师2000元礼金!”“还有送老师出国旅游的呢!”傅先生更是提到了朋友的极端事例:朋友是个老板,从儿子上幼儿园起,他就给老师送礼,一开始送的是礼金,这一两年开始送老师出国旅游了。饭桌上的氛围顿时凝固了。 育儿论坛上,有家长贴出了哭泣的脸部表情:“家长们可千万不要人为哄抬物价,水涨船高哦!” 谢师风吹已变味 “十年寒窗无人晓,一朝题名谢师恩”。谢师作为中国人的传统,有很久远的历史。但是眼下,谢师风显然吹得过于猛烈,并且早已超出了尊师重教的范畴。 “我最初送礼真的是为了感恩。”王女士曾经听女儿说过很多老师上课的情景,“当时觉得这个老师不但传授知识,还向孩子传授做人的道理,真的很感激。”可到后来,她送礼却纯粹是担心孩子吃亏:“现在大家都送礼,如果我送礼不到位,老师嫌我拎不清,冷落我的孩子怎么办?” “送礼一旦有了行情,谢师就变味了。”许先生觉得自己送礼物有所值,“我儿子幼儿园的老师真的都对他非常好,连小床的位置也是最好的。” 与中学相比,小学和幼儿园的送礼热情更为高涨。“孩子越小越让人担心,越是需要老师的特别照顾。”30岁的陈静有一个2岁的儿子,他在幼儿园小班内也是最小的,自理能力比其他的孩子都要差,她经常会给老师送些礼品。“一来是觉得老师辛苦了,二来是希望老师能更照顾他一点。” 小学一年级新生王一倩的妈妈认为小学阶段是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如果老师能多给她一点发言的机会,将有可能让女儿终身受益。此外,孩子成绩较差,家长更希望通过送礼表达心意。 谢师礼的变味,同样让一些人感到忧虑。网友zsqing说:“教师节送老师东西是表达感谢,不是贿赂,在乎什么价格?有些家长的目的好像超越了简单的师生关系。” 老师更需要关爱 家长们在议论,老师们也在讨论。在一个名为“园丁联盟”的论坛上,记者发现,许多老师表示更需要的是关爱:“不需要礼物,只要家长们多点理解,领导们能善待我们就够了。”“其实只要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我想就足够了。” 在他们看来,当老师收礼并不是什么错事,就像徒弟总要孝敬师傅一样。许多老师收礼看情况,在杨浦区一所名校执教英语十年的宋老师表示:“大部分家长送礼都是有所求的,所以收礼的时候也要视情况而定。”情况指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礼品的金额大小,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孩子,再怎么补也很难提高,这个时候再收家长的礼就不太合适。”宋老师认为,送礼的家庭相对比较固定,他们的经济情况也比较好。 “老师是人不是神”,社会上的送礼之风如此鼎盛,校园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不少老师和家长在送礼问题上观点一致——关键是把握分寸,家长不要攀比,不要指望通过送礼让孩子享受超人待遇;老师不能索要,不能突破收礼的尺度底线。 有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学校的管理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送礼之风。通常情况下,只要家长被拒绝一次,也就不再送礼了。“不能因送礼之风轻易否定老师,但也不能鼓励送礼,让铜臭玷污了校园清新的空气。” 本报记者 施嘉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