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科研原创性低源自评价标准片面量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金羊网-羊城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日前,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在其网站上发布了“2008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这份排行榜显示,没有一所国内名校能够进入前100位的世界一流大学之列。研究人员发现,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理科和工科的科研产出规模较大,但高质量论文比例较低,并缺乏国际级学术大师和重大原创成果。有的国内名校,其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与排名在第21-1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不相上下,但“原创指数”不高,最终影响其排名。
    这两年的大学排行榜非常流行。中国的名校,如北大、清华等,在某些排行榜中,进入了世界前列,有的甚至成为了亚洲的NO.1。说实话,私下里,我一直都没把这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当回事儿,类似的排名,自然无法和实打实的奥运金牌相提并论。相信哈佛、牛津之类的,是不需要排行榜来为自己的金字招牌正名的。现在由我们国内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推出的这个排名,个人以为,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大学的实力,前些年以核心期刊的论文刊载数量为主要衡量标准,近年来的改革,又把国际上流行的SCI论文数量作为核心依据。文科也仿照着“创新”了一个CSSCI(中国社会科学文献索引),作为科研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此外,带有浓厚行政化色彩的各级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等指标,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样的科研指标的硬性要求下,中国的SCI论文数量呈现大幅增长,国内文科类进入CSSCI的学术刊物更是成了诱人的香饽饽。但是,正如这份排行榜的研究人员的分析,论文数量上去了,原创性指数却上不去。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做论文有可能不是主要地服从科学研究的目的,而是为了职称、岗位甚至仅仅是科研工作量。这样的原始动机下,如何能催生原创性科研? 
    改革后的情况表明,一系列量化指标虽然有助于科研单位以客观统计数据为标准来衡量科研水平,却也将科研评价中一些无法借助量化标准来准确衡量的因素一并涵盖了进去,这种惟量化论的思路,造成了科研评价工作中,过于机械化和片面化的非科学因素影响了对科研工作的完整和准确的评价。诸如社会享誉度、独创性和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的考量,在现行科研评价体系中无从体现。有的只是堆积如山的相似度颇高,而独缺能够反映原创能力的科研成果,这对科技竞争力的提升不仅无益,而且正是造成科研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的罪魁祸首。科研评价的量化标准的引入,是必要的,但是由于科研工作的复杂性,尤其对文科科研来说,量化标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评价依据,量化标准只能是全面评价的指标之一,把分子当成分母来看待,科研评价的全面性根本无法达成。这样做的后果,势必把本应富有创新精神的科研人才逼迫成了为满足评价标准而营营役役地拼凑大量并无实际价值的论文的“科技劳工”,长此以往,原创指数如何高得上去?
    常说现时代是个缺乏大师的时代,无论文理,无论科研与教学,这不禁常让人缅怀那些不那么规范的旧时代,那些虽无“科学”的量化标准,却大师频出的年代。我们致力于建立的一套评价体系,不是要使陈寅恪那样的一代大师失去清华国学院的教职,也不是要使钱钟书那样的青年才俊无法走进大学的校门。科研评价体系要符合科研发展规律,要使得科研工作者能够在其专业领域充分地拥有创造性的自由,而不是以科学的名义重新为他们戴上新的枷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自由就是要突破急功近利、鼓励科技快餐的思想,要有包容失败,饱含耐心的度量,这才是学术自由,乃至科技自由的真谛所在。真正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应能够在尊重科研的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之间,努力寻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李 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