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08上海中学生写作现状研讨会上获悉,时下,中学生作文引用周杰伦歌词的频率直追陶渊明,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陶渊明的诗句出现过28次,而周杰伦的歌词竟出现了24次。有的学生选取周杰伦的歌词作为其文章论点,有的则由歌词引发感慨最终成文,有的干脆直接对周杰伦的曲风进行一番评点。而现代人诠释浪漫古典类的文章成为中学生的新宠。(3月22日 新华网) 引用是指用别人已经说过的话(包括书面材料)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引用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和写作方式,可以用来更好地表情达意,或帮助论证,深化主旨;或拓展思路,丰富内容;或引发感慨,抒发深情;或展开行文,引人入胜,等等。按照以往的习惯,引用一般取自古籍典章中的史鉴要事,先哲伟人的逸事名句,重要文献中的警言哲语等居多。中学生作文引用周杰伦歌词成风,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由经典向通俗靠拢的趋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中学生的关注点及崇尚面。 出现这样的情况好不好?具体情况要做具体分析。愚以为,在写作中引用周杰伦歌词完全是可以的,只要引用得当,天衣无缝,“为我所用”就行。比如一篇怀念爷爷的作文先是引用了周杰伦的歌曲《爷爷泡的茶》中的歌词,然后展开行文。而一篇怀念奶奶的作文亦用了同样的写作方式,“周杰伦的一首‘外婆’,带出了我深藏在心里久久的情……”又比如一篇描述中学生现今生活状态的作文里提到了周杰伦的《我很忙》,并且毫不掩饰作者的身份正是一个“杰迷”。我觉得,这些引用都很熨贴、自然,无可厚非。 问题不在于可不可以引用周杰伦的歌词,而在于为什么这些歌曲能引起中学生的共鸣。在周杰伦吟唱的近200首歌曲中,有不少取材于身边的生活,贴近实际,情深脉脉,很容易打动听众的心灵。例如,上文提到的《爷爷泡的茶》:“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山泉在地表蜿蜒,从很久很久以前我有一张稚气的脸,泉水渗透进矿层岩爷爷栽种的樟木树苗上面……经过这些年爷爷的手茧泡在水里会有茶色蔓延,他满头白发喝茶时不准说话,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歌曲《外婆》也是这样:“今天是外婆生日,我换上复古西装载着外婆开着拉风的古董车兜兜兜风,车里放着她的最爱找回属于是她的年代,往大稻埋码头开去,把所有和外公的往事静静回忆,外婆她脸上的涟漪美丽但藏不住压抑……只要外婆觉得好听,那才是一种鼓励,外婆露出了笑容说她以我为荣,浅浅的笑容就让我感到比得奖它还要光荣。”这些童话般美丽的歌曲,不仅诗情浓郁,而且人情味很浓,怎不让中学生感同身受!而被应试教育压得疲于奔命的中学生,为何被《我很忙》所揭示的氛围所感染,也就不足为怪了。 于丹教授就很喜欢周杰伦。去年,她对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志说:“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热爱周杰伦。我现在可以给你讲很多理由,但是其实是,我听见周杰伦那种含混的声音,我就喜欢得不得了。其实周杰伦,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意味,我从很早就接触周杰伦在他出《双节棍》的时候,在他出《黑色幽默》的时候。我相信我周围的很多朋友,知道周杰伦是因为一个历史性的一个界碑《东风破》,而到今天喜欢周杰伦的很多人是喜欢某一个路子的歌《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这是标志性的,但其实解读周杰伦应该在很多元层次上,我觉得那里面其实传递出来是一种价值,是一种解构。”她认为,在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影响现在的孩子方面,“周杰伦和方文山,某种意义上,跟我做的事情是殊途同归的。”于丹这一席话,较为完整地回答了中学生缘何喜欢周杰伦的深层次的原因。 感人心者莫乎情。感动的力量,远远胜过语言的力量。美国作家罗洛·梅说:“情感并不仅仅是一种来自后方的推动,它同时也是对某种东西的指向。”(《爱与意志》)与其说中学生喜欢引用周杰伦的歌词,倒不如说是对某种人生理念的认同和朴实情感的缅怀。面对如此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他们希求寻找一种情感寄托和心理上的解脱。因此,他们既关注现实,又憧憬浪漫,既崇尚通俗本真,更追求美的价值,这正是年轻一代的基本方面。另外,它还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只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富有情感的文学艺术作品,才能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当然,对中学生追“星”,重在正确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和苛求,这显然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沈仰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