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发表谭中的文章指出,中国的大学还很年轻,不能操之过急,切忌东施效颦。现在社会环境大大改善,应该追求孔子“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之道。原文摘录如下: 最近,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世界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在前100名中榜上无名,引发了一些议论。 我的看法是:第一,办好大学并非易事,中国比西方国家起步晚一百多年,总的成绩是好的,国外赞声载道。 第二,现在国际上有关大学的评比都是用西方那一套标准,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必跟在别人后边起哄。大学是有关精神文明的神圣事业,不要在表面形式上多花心思搞“评比”,而要货真价实。 第三,中国大学和其他发展事业一样,和全球化紧密联结,特别和美国大学及跨国公司钩得太紧,不但不符合中国利益,也有各种风险,应该走出一条既开放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来。 不能操之过急 国际上,大学发展也经过一些沧桑。1980年代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鉴于财政困难,尽量裁减大学非理工科教员。其后,跨国公司觉得大学毕业生技术不对口,就纷纷自办训练学校,一时大学的社会地位降低。后来发生信息技术革命,知识变成经济发展的资本,人们发现知识、文明高度集中的大学校园是知识积淀最深的泉源,各行各业都去那儿采宝,大学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大增。 美国大学全球最佳,我所熟悉的芝加哥大学有三大特点。第一,它着重三“要”:要钱(向基金会、企业、校友等筹款、募款)、要好教员(没有的去外面挖,有了的想方设法留住)、要好学生(甚至到国外去招募),使文化堡垒充分具备物质条件。 第二,学术空气自由、开放,对各部门学术活动、请人讲演等,校方只支持不干涉。 第三,和当地社会打成一片。大学没有围墙,把周围比校园大十倍的海德公园地区都纳入其辐射范围,对全区治安、医疗服务(大学医院的一流医生、设备全部对外开放,亏本治疗政府津贴的老年、贫困病人)、经济繁荣起了关键作用。芝大变成海德公园的灵魂,大学图书馆及校内学术活动都让外人参加、利用,每年几度在校园内提供免费午餐,外人都可以去享受。 这所学府从不斤斤计较排名,却是原子能连锁反应和许多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理论的诞生地。美国学术界所有诺贝尔奖金得主,有一半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和校友。 所谓“百年树人”,像芝加哥大学这样的文明知识堡垒也有两百年历史。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还很年轻,不能操之过急。大学要办得好,当然要靠本身完成生产知识文化、繁衍精英的任务,但也得靠社会支持。美国是著名大学出精英,精英校友反过来大力支援母校,进入良性循环。中国将来也会有这一天的。 办学态度不端正 听说中国有些大学把大楼当作重要标志。复旦大学新修摩天双塔为办公楼,学生反映说:“我们要的是大师而不是大楼。”还有些大学高官云集,“副部级一大把,厅级一走廊,处级一操场”,校领导忙的不是抓科研、教学,而是升格、当官。这样看来,要办好大学首先得端正思想认识。 世界上最早想到“大学”的孔子,为它设计了“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道程序,是一种通过人生“大学之道”培养精英而使中国有“圣人之治”的文化建设,这和西方university(大学)概念相似。中国出了全世界最早的杰出教育家孔子不是偶然的,教育是中华文明的灵魂。 现代西方对“人”的定义有:“经济动物”、“社会动物”等,这也太庸俗、太反对精神文明了。鸡狗也都是“经济动物”、“社会动物”,但孔孟之道认为“人”异于鸡狗。鸡狗没有文明,人却是文明的结晶。丢了文明,就是“衣冠禽兽”。 办大学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文明的结晶,大学教员应该以加强文明强度为终生职责。孔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话,是严厉批评那些拿学问装饰门面、没有纯真学术节操的文人。中国文人一向以梅花自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只有这样的精神才能产生好的学者大师。中国文人也崇尚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佛教从印度传来的追求真理的纯真的文化态度。 以上谈到的中国的治学节操和印度的治学虔诚,再加西方实事求是的精神,变成三合一的美德,假以时日,中国大学一定会出许许多多学术大师的。 学西方切忌东施效颦 学习西方切忌东施效颦。可惜中国大学发展正在紧跟美国大学亦步亦趋,毫无创新精神。美国文明已经进入economic civilization(经济文明)时期,即经济变成政治生活的总归宿,变成社会进步的决定关键。美国大学都在吸引世界精英使得美国不断超前,把世界其他国家甩到后面老远。 美国和全球跨国公司都看到中国人才济济和美国人才供应相对衰退的形势,正在变本加厉地“收买”中国知识资本为他们的利益服务。中国大学客观上也正克勤克俭地完成这项服务。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变成“修身、离家、出国、逛天下”。 印度舆论一直心疼的brain drain(智慧搅干)现象,已经被中国大大超过却没人心疼,许多人反而被回光返照的“海龟”现象炫耀得眼花缭乱。中国智慧被“搅干”、中国大学远离孔子教导去投入全球化“为他人作嫁衣裳”,当然进不了前百名;即使进了也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 过去中国自上而下统治严格,使得孔子的“大学之道”不能真正实现。现在社会环境大大改善,有可能借西方办大学经验来他山攻玉,有可能把全中国发展成一所进行“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道加工程序的“世界工场”,使中国土地上的大学都成为这一“世界工场”的支柱,那才是最理想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