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僻处东南的吴国崛起,他们学习中原的文化,引进中原人才,再加上自己传统的那般蛮劲与韧力,终于击败强楚,立威于南方,后来又服了近邻越国,兵锋所向,望者披靡。这期间,原来执中原牛耳的老霸主晋国,虽然地广兵多,但内部强宗已经成尾大不掉之势,国家力量几乎都是卿大夫的私产,诸卿相互争斗,晋国巳经处于瓦解的边缘,怎么可能再有所作为。晋国的衰落使齐国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此时的齐图,虽然卿大夫陈氏的力量也已超过了国君,但它是一枝独秀,没有晋国那种纷争局面,所以尽可以顶着齐君的旗号称霸中原。 已经称霸南方的吴国当然不会局促于东南看着齐国取晋而代之,它也要在中原一显兵威,尝一尝让那些素称文明之邦的诸侯听命的霸主滋味,领略一下接过方伯斧钺,以王命自专征伐的威风 。 齐国毕竟身居中土,近水楼台,向与晋国交好的鲁国开刀,屡兴刀兵,使鲁国土日削,国势日危。面对这种情景,虽然以在野之身,但身为士人领袖的孔子焉能坐视不救? 他派出了能言善辩,多谋多慧的大弟子子贡,前往游说吴国,挑唆齐吴相斗,从而保住鲁国。 子贡来到吴国,迎合吴王夫差争胜好强之心 ,鼓励吴图乘晋国内部分争之际,北上争霸,告诉吴王只要打败了齐国,余者概不为虑。吴王夫差当然乐意从命,但他又担心近邻越国,唯恐越国乘吴国北上会有所动作。子贡遂表示可以面见越王,说服他从吴伐齐。 就这样,子贡又去见越王勾践,对勾践说:“我知道越国一直有报复之心,而吴国也有所觉察,但目前吴国仍很强大,越国空有报复之心而无报复之力,这是很危险的。现在就有一个好机会,吴欲与齐国争霸,越国最好鼓励相助。若吴国败,则实力削弱,若吴国胜,霸心遂不可复止,势必连年征战,空耗国力,也给了越国以可乘之机。勾践闻说十分高兴,当下赐给子贡黄金两镒,宝剑一口,良马二匹,子贡固辞不受。子贡回报吴王,说越王感谢当日不杀之恩,日日栖栖皇皇,闻大王有疑于他,十分恐惧,不日将派使臣来谢罪。 果然,越王派遣大夫文种,带精甲二十付,宝剑一柄,并甲士三千,前来助吴伐齐,这下,吴王夫差下定了北上攻齐争霸的决心,开始全力发动,以倾国之力投入战争准备。 艾陵争锋 吴王夫差是个说干就干,气魄宏大之人。首先,为了应付供应战争物质,运送军队的方便,他征调民夫,在祁地筑城,屯积物质,并开掘了从邢至淮河的运河,后来又一直开到诉水和济水,绵涎近千里,工程浩大。为修这条运河,几乎耗干了吴国积蓄多年的家底,弄得府库空虚,征发的民夫死伤相望于路,农失其时,田园荒芜。 吴国元老重臣伍子胥见状,出头再三劝阻吴王不要伐齐,空耗国力,要先修内政,再除越国而后再谈中原争霸。但是太宰伯喜极力迎合吴王之意,说只要打败了齐国,就可以称霸天下。结果夫 差反而迫令执反对意见的伍子胥去齐国下问罪之书,战争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公元前484年7月吴国大军十万,通过鲁境进入齐国,拉开了齐吴大战的序幕。齐国元帅国书,屯兵攻上,闻吴军大至,送移师南下。这时齐相陈桓为增强齐军实力,乃派遣其弟陈逆率军前去增援,两下合兵,恰也是十万之众。 田书与陈逆,召集将领,商议抵御吴军之事,陈逆鼓励将领们奋力破敌,以保障国家之安全。并与诸将约定,开战之后,齐军将只鸣进攻之鼓,不敲退兵之金(当时战争习惯是鸣鼓为进攻之号 令,鸣金为收兵之号令)。以示有进无退,不获全胜誓不收兵。 这时,吴军已自鲁境连克城池深入齐境,两军相遇于艾陵。马上就展开了一场厮杀。吴将胥门巢将吴之上军为先锋,刚刚抵到艾陵,正逢齐军先锋公孙挥,两下二话没说,战成一团。齐车以逸待劳养精蓄锐,一旦施展,锐不可当。而吴军俱为蛮勇之士,饱经战阵,却也不以齐军为意,你来我往,一时胜负难分。齐帅国书见状,一股无名之火冲上脑门,下令中军出击,一时鼓声大作,齐军斜刺里杀出,将吴军截为两段,胥门巢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幸而吴车主力杀到,才稳住了阵脚。 初战获胜,齐军上下一片欢腾,以为吴军不足虑,早晚会凯旋。元帅国书居然下令让军士每人备长绳一条,说吴俗断发纹身,我们带上绳子好拴他们的脑袋。 第二天,两军对阵,吴将胥门巢先率三千越军出战,齐将公孙挥随即杀出,胥门巢不战自退,齐军追而不舍。吴上军迎出,抵住公孙挥大战,胥门巢转身回战,两下兵击齐军。齐军统帅国书见状,随即命公孙夏部出来,而战不多时,吴之下军又投入战场,看看齐军渐有怯意,统帅国书遂将全部兵力压上,双方十儿万人马在不大的战场上左右盘旋,刀来枪去,只杀得烟尘滚滚,血流成河。吴军眼看要支撑不住了,夫差忙把伯喜的总预备队投入,总算稳住了局面。双方仍旧紧战,此时齐军十万已全部投入战场,而吴军只投入了七万兵力,而且是逐步投入的,后续部队保持着精力和锐气。齐军兵多,但韧劲较差,吴兵虽少,但蛮勇有力,双方鏖战良久,虽说齐军占优势,但也难分胜负,双方士卒都感到有些疲惫了。 (责任编辑:admin) |